走进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领略瑶乡厚重的历史沉淀,请点击恭城茶江资讯、茶江风公众号快捷阅读并关注

恭城莲花镇凤凰岩探访记

“我们村的道路修好了,去县城很方便,开车有一二十分钟就到了,比起原来要强万倍。”日前,家住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枧头村委凤凰岩自然村的村民黄定学告诉作者,以前他们村与外界只有一条道路,从枧头村方向要绕一个大圈才到恭城县城,如今修好了从岭上到古城的水泥硬化道路,可以抄近道到县城了,要方便得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远眺凤凰岩村)

“要想富,先修路!”这个口号是恒古不变的真理。据了解,这条路从莲花凤凰岩至恭城镇古城村,以前就是一条羊肠山道,崎岖不平,通不了机动车,农产品运输难,村民守着几千亩柿子,由于交通不便,果子难卖。联系枧头村的镇工作组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想方设法争取到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专项扶贫补助资金32万多元,群众自筹资金每人50元,于今年元月份建成了不低于600米,路基宽度4.5米,硬化路面宽度3.5米,硬化厚度15厘米的水泥硬化道路(山路为主),还安装了波形防护钢栏,受益人口123户428人,使凤凰岩村一举“拉近”了与县城的距离,交通极大改善,村民们的小孩读书接送也方便好多了,大家都对镇工作组纷纷给予赞誉。大家有兴趣的话,不妨走一下这条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修好道路方便出行)

金秋十月,天特别的蔚蓝。作者于近日去该村探访一番,了解到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比如说“凤凰岩”村名的来历,因为村后长山外形看起向一支凤凰的翅膀,加上山上有一口岩洞,所以当地人称这里为“凤凰岩”。至于那个岩洞,也有一个故事,相传在古代兵荒马乱的年代,有土匪流寇躲藏在岩洞里为非作歹,时不时下山骚扰村民,还掳走村上的妇女,村民们忍无可忍,大家在一天晚上悄悄爬上山,撬动山上的乱石,把岩洞洞口堵死了,将土匪流寇困死在岩洞里,从此村里面太平了。现在这个岩洞口还有黄竹、枫木树等为记号,冬天的时候,附近吹出暖风阵阵,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洞口还是封闭的,谁也没有进去过。69岁的村民叶开兴说:“洞里面可能有铜乐器,因为以前听老人讲故事,说古时候洞里面有唱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民在刨柿子)

据叶开兴介绍,凤凰岩的长山上有一种叫“硝泥”的东西,能做火硝,他说以前红岩村有两兄弟来这里挖“硝泥”,过年后还剩二三斤没用完,以为过期没效果了,就顺手把二三斤硝泥丢进火堆,突然这些“硝泥”就爆燃,人被烧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内情景)

另外,叶开兴等村民们还说,在解放前,凤凰岩与红岩、竿竹车是一个村子的,后来才划分给枧头的,凤凰岩村400多人口,人少地多,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时,还照顾性的给其他附近的自然村屯到本生产队的枞树林、杉树林砍柴火烧,发扬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作者 郑智敏 文/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更多资讯请您点击以下标题阅读:

1、 2、

3、

4、

5、

6、

7、

8、

了解恭城最新资讯,请及时关注“恭城茶江资讯”“茶江风”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