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亚马孙热带雨林(Amazon Rain Forest,又译亚马逊热带雨林)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占世界雨林总面积的一半占全球森林面积的20%,被誉为“地球之肺”。

遍览世界,这里也是物种最多的地方。数十万种植物构成复杂错落的层次,上百万种动物出没其间,当然,尚有大量物种未被发现,也许这只是冰山一角。

有趣的是,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动物中,竟然有3000种鱼。河流在森林穿行并非异事,但鱼类为何如此多样?在内陆水域能够如此突出?

这都要归功于一种亚马孙热带雨林部分区域独有的生态系统,叫做洪泛森林,当地原住民称之为“瓦尔泽亚”

▲泛滥的亚马孙河漫入雨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泛滥的亚马孙河漫入雨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处赤道,终年高温多雨,大量水源补给,让穿越其中的亚马孙河高居全球河流径流量的榜首。

与此同时,亚马孙平原无比低平,距离大西洋1600公里的城市马瑙斯,海拔却仅有44米。极大水量和平缓地形组合在一起,排水不良,形成了缓和而又漫溢的水流。

对于植物而言,雨林无疑是个内卷的地方,如果不努力,可能吸收不到阳光,也可能没有立足之地。因此,有些植物被迫向河边发展,不少被挤入水里。

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亚马孙河迎来汛期,水深平均上涨6米以上,有时高达15米。

如此一来,夹缝中求生存、濒水生长的植物,就必须在长达半年的汛期中克服根部长期被水浸泡的困难。久而久之,许多植物适应了这样的境遇,其中不乏一些高大乔木。

洪水使得雨林生态系统与淡水生态系统逐渐走向融合,最终形成洪泛森林。

▲河流在洪泛森林中穿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流在洪泛森林中穿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树木原本不希望泡在水里,但鱼类总是乐见其成。比起开阔水域,受水浸泡的森林有着洪水带来的沉积物,还有水下腐烂的植物叶片,食物来源丰富,面对诱惑,它们纷纷游进森林里。

多元环境加快了生物的进化与分异,鱼类得以繁盛起来。

不过,鱼类不是唯一的受益者,两栖动物也很开心,因为洪泛森林实现了水陆、干湿最亲密的交融,让它们可以自由穿梭。

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同样快乐,因为鱼类既是觅食者,又是猎物,河水进入洪泛森林后停滞下来,显著降低了森林动物猎食鱼类的难度。

高一级猎食者踩在低一级猎食者的脚印上,环环相扣,构成与众不同、更加复杂的食物链,动物的数量和种类均大幅增加。

在洪泛森林中,树上有金刚鹦鹉、松鼠猴、三趾树懒、翡翠树蚺等,树下水域表层和小片地面有美洲豹、黑凯门鳄、森蚺等,水面以下有亚马孙河豚、亚马孙海牛、亚马孙石脂鲤、巨骨舌鱼、红腹食人鱼等。

▲红腹食人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腹食人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初,植物好似无辜的受害者,但渐渐地,植物们也尝到了甜头,并出了适应性改变。

由于植被繁茂,仅有的养分往往在第一时间榨干,所以,热带雨林的土壤通常是贫瘠的。洪水乃是输送养分的有效途径,根系被迫浸泡之时,也是植物吸收养分的绝佳时机。

加之洪泛森林使动物趋之若鹜,庞大的水生动物群落源源不断制造着肥料,森林动物们则从地面、水面和空中多路进军,大快朵颐的同时留下了充盈养分的粪便。

最令植物满意的是,繁衍后代的能力得到指数倍增强,鱼类是优秀的播种者,通过觅食将花粉或种子带走,实现更远距离,也更为有效的传播。

植物在进化中适应了全新的环境,汛期刚至,它们授粉结果,随后进入近半年的休眠期,休眠中的植物对水的浸泡不太敏感。

洪泛森林的树木相对较低,根部则变成较高的柱状,以弱化水体对植株的损害。用独特的方式,洪泛森林将森林与淡水生境紧密结合,形成地球上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

可是,复杂的事物总是脆弱,在亚马孙热带雨林被人为破坏的问题上,洪泛森林受到了严重冲击,如果不加以严格保护,地球将失去这片天然的林水相依的秘境。

(文内图片来自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