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放书法作品艺术评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认识张智放先生,是在一个专业书画朋友圈里,无意间欣赏到他的两幅魏碑书法作品,眼前一亮,故而结识。张智放,字化愚,号布衣,一九六九年生于河北省献县高官。自幼酷爱书法、诗词,从唐楷入手,后经书法名家李德瑞先生点拔,上追汉魏碑用笔结体之意趣,简帛书之收放自如。寒来暑往四十年,笃学不倦苦临魏晋南北碑帖,笔耕不辍涉猎历代名家书法,勤奋创作,博采众艺,现著有《书海拾贝》、《草堂诗稿》等诗文著作,书有《百家姓》、《诫子书》、《处世箴言》、《千字文》等魏体书法字帖多部。

着墨为刀“砍”魏风

书法之“力”体现的是一个书家书法时的功力,张智放的书法作品一看便深感魏碑之风,刀砍之力。书法中的“力”不同于物理中的“力”,它不能用分量来计算力的大小,它只是一种感觉和体验,通过各种手法表现出不同风格、不同面目的美,如雄强、豪放、苍老、质朴、恣肆、秀媚、峻利、清劲、厚重、轻隽、圆润、方折、瘦硬、肥劲等。魏碑书体是在汉隶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成,其书法特征宽博宏大、笔画圆润有力,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类。清中叶以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提倡碑学的学者为魏碑鸣锣开道,赞其“十美”:“魄力雄健、气象浑穆、笔法跳跃、点画峻厚、意态奇异、精神肥劲、兴趣憨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字刻石的统称,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北魏书法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对当时隋唐楷书体的形成产生过巨大影响。魏碑书法的技法之妙,结构之奇,气势之强,变化之大,是当代其他书体所不能比拟,从笔法到审美都有不同。魏碑其结体疏密自然、纵横错落有致;点画峻利,转折处多以侧锋取势,行笔迅起急收,形成内圆外方之势,钩力送、撇捺重顿,是一种特殊的楷式,其书法的美学特征属于“金石气”,是楷式书体艺术的一座高峰。

张智放的作品中,既有甲骨文的用笔如刀,更不失魏碑之风,线条爽捷,既不失碑体原有特征,而又颇具书法笔情墨趣;章法上更是有致自然,一改先辈“对号入座”式的刻板章法,而整体上又能浑然一体,绵密紧结。其点画峻厚,结体严谨方正,意态奇逸,雄伟峻拔,苍劲雄强,铁骨铮铮,正如他这位北方男人,粗犷而英雄,意趣酣畅,有血性的阳刚之美。

张智放的书法笔墨雍容筋健,气韵灵动,浑厚大气,字有出处,体有渊源,章有法规,墨生情趣,笔道稳实,气脉贯通。沉着而痛快的笔力不但能体现一个书家脚踏实地的治学作风,同时也能体现一个书家胸次廓彻的豪放气度,他的笔下着实有刀砍之力的豪放雄强,有危崖绝壁的的空悬苍古、有崇山峻岭的跌宕起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笔成斧“劈”碑骨

书法中的“骨力”偏重于刚挺之力,“筋力”偏重于柔和之力,刚挺之力谓之“劲”,柔和之力谓之“遒”。刘熙载《书概》中曰:“字有果敢之力,骨也;有含忍之力,筋也。”书法艺术审美境界中的一切美都必须以力为后盾,骨力强健,筋力丰满,使点画虎虎而有生气,则整幅作品风骨内含,神采外映,充溢着一种生命的律动。张智放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对魏碑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创作出个性鲜明,富有金石意蕴的魏碑笔法和字的结构搭配技巧。其书法笔力尽显沉着,即点画周至,用笔精到,沉劲入骨,力透纸背,点如利钻镂金,画似长锥界石,如刻入缣素,浑深而不佻达;能透入纸背,沉劲而不轻靡,使其笔画如刻,结构如铸,精气结撰,墨光浮溢。王宗炎在《论书法》云:“圣贤学问,始于有恒,可知绝迹飞空,必先脚踏实地,故论书首重沉着。”正是这种沉着厚重,才使张智放的碑帖尽显雄强茂密,气势洞达,粗不板滞,厚不臃浊,血肉丰美,使转斫折,且阳文镌镂,魏体罕见之碑骨。

张智放笔下的书法是真性情,用笔与用墨毫不在乎他人看法,尤如猛刀烈斧劈山一般,落笔大气!摧枯朽之左右,计白当黑,摄魂魄之巧工。半点而顿,现奇峰之坚挺,一星之挫,书曲折而飘扬。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不能成。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衂挫于毫芒。开卷彩凤舞,和墨苍龙飞,风流看当下,四海鲜有。

张智放的书法作品体现了超然怡悦,高度自由的精神境界,书体开张流美、有力,造型独特,有魏碑的刚健,增加了柔美的意趣!笔画一改魏碑的古拙,在线条上,增加了笔画的弧度,使其更加的流美古拙。他立足传统,取法高古。有欧体之结构,胜魏碑之笔势,平正中求险绝,自创刀斧之痕笔法,入木三分,笔笔雕琢,字字精彩,用心良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智放碑体”斧劈艺术风格,实属难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墨痕苍古“书”雄韵

张智放勤奋临池,专精魏碑,以致精湛。他酷爱《始平公造像记》、《孙秋生造像记》、《张猛龙碑》等,并善于思考,大胆创新,变化古法,自出新意,最终创建了一套独特的魏碑字体的书写法则,在当今书法界产生重大影响。他的书法墨迹入出魏碑,其沧桑感却更像是“碑”,有着很强的时间沉淀和历经岁月的风吹雨打,字体外形具有在长期“风化”之下,那种磨损缺边的艺术视觉美感,更彰显那种刀斧劈凿不加修饰之美,也像是人生的写照。其作品体现了险峻、豪放而不失沉着雄健,紧凑中而不失疏朗的书风,他推陈出新,为魏碑的继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张智放研习书法颇有心得,讲究法度,合法才能质美。聚点画而成字,打破传统楷书的定律,从平衡中显现出动势,疏密适度。气韵隐藏在笔墨之间,更难能可贵的是入古出今,在古人书法的基点上又走出一小步。风格独特,使传统的中国书法焕发出新的生机,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观张智放之作品,间架撷取宽博,浑厚开张,用笔方圆兼施,点画着意沉稳厚实,尤以大字取胜。其对联,横幅等少字书法作品,冲击力极强,主体点画如刀斧之痕,横冲直撞,势昂劲健,果断快捷,给人雄强排挞之感。欣赏他的书法作品,仿佛欣赏一场古装大朴的民族舞蹈,尽露自然之美,横、竖、撇、捺、点、勾无不体现磊落的用笔,清奇的风骨,持重的笔法,古朴的韵味,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张智放的书法总体以一个“清”字概括,即运笔清而润、清而婉;结体清而秀、清而适;作品通幅清而淡、清而朗。走进张智放的汉魏碑帖,重塑“刀斧之痕”,匡扶中国当代书法所缺乏的骨气,再启汉魏泱泱遗风。

魏碑里的龙门二十品体现了一种反传统的倾向,一开始起就打破传统儒家的审美观,呈现出峥嵘的面貌,张智放的作品在魏碑的传承中同样具有这种“反传统”的精神面貌。张智放的书法笔画严谨、朴厚灵动,丰腴不失于板刻,有隶楷两体之神韵。其书法艺术,端正大方,质朴厚重,峻荡奇伟,刚毅有力,行次规整,大小匀称,承汉隶之遗韵,有唐楷之风。张智放时值创作盛年,作品日渐精彩,经典之作频出,相信假以时日,他或许便是华夏书坛那朵绽放的璀璨缤纷的艺术之花,光彩夺目,让人回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尾声

张智放的书法诚然乃“心之迹也”。深切地从魏碑书法中体悟到 “心画”的意涵。清人周星莲曾经从训诂角度阐述过“画字”与“写字”的区别,认为只有两义兼备,方可写好书法,尤以“写心”为贵。张智放的书法并非建立在“置物之形”的“形学”之上,而是“输我之心”,与文学中“诗言志”的观念相同,书法应当“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如其人。”(清刘熙载《书概》)总之,书法要具备“写志”的功能,将自己的内心、情志、才识、志趣,通过笔墨表现出来,在书法的审美上超越形的限制,进入“意”与“象”的层面,与人的内心情志相融合,最后达到“书言志”的神妙境界。从这一角度来说,张智放“刀斧之痕”的书法就是一部“心”的传记,写满他心灵的故事。不用更深邃的历史眼光、更博大宽阔的胸怀、更开放达观的视野,是很难发现张智放碑帖书法艺术的真正审美价值和意义。张智放的这个故事当属时代,而他和他的作品当属于历史,一切留给时间,留给书法藏家、爱好者和人们去评说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简介:陈大明,笔名渡城、苍芒,诗人、作家、艺术评论家、书画收藏家、荆山玉运营者和荆山玉文化传播人、《和氏璧》期刊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