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又名“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文化底蕴浓厚,处处散发文明之光,熠熠生辉。始皇兵马俑在这、丝绸之路发祥于此,大唐芙蓉园、华清宫从未离开,诗仙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也让人畅想,然而却是在这片土地流传了千年的“鼓乐”默默的见证了这千年的繁荣、衰败、变迁。

陕西鼓乐主要分为道、俗、僧三种流派,僧派音调较高,悠扬热烈,演奏这多位僧人;平时生活很少见、道派一般音调低、给人感觉平和、幽雅,一般在当地的庙会是可以听到的,但是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庙会开的少了,这种场景音乐离我们也越来越远;接下来便是“俗派”鼓乐,其实”俗派“是属于僧派鼓乐的一个分支,它长期扎根于平民百姓心中,为老百姓所掌握,同时百姓又将其与当时的民间音乐相融合,这才慢慢的有了僧派与俗派之分,音调高扬、浑厚、热烈是俗派鼓乐鲜明的特点。

西安鼓乐,是流传于西安(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传统音乐,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起源于唐代的燕乐(宴乐),后面又与各种宫廷音乐慢慢融合,后来宫廷音乐便是他主要的代表身份,后来经唐代安史之乱,随宫廷乐师的流亡而流入民间,这才有了前面所说的流派之分。虽然它经历了流亡,但是至现在仍保持这相当完整的曲式、普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其曲目内容丰富多彩、调式个性十足,曲式结构复杂多变且庞大,通过坐或行来进行表演,后来统称其表演形式分为“坐乐和行乐”,其中包括套曲、散曲、歌章、念词等等。其代表曲目有《鼓段子》《打扎子》《引令》《套词》《南词》《曲破》《杂曲》等。

现在坐乐又分为城、乡两种,其区别在于人数之分,城市坐乐一般为十二三人,而农村的却是依条件而定,“坐乐”和“行乐”相结合是主要的表演方式,人数多时,吹奏乐器会用到十几种以上,打击乐器则更为广泛(主要有鼓、锣、钹、铙、铰子、梆子等),同时再伴以彩旗、令旗、社旗、万民伞、高照斗子等,届时场面宏大、气势磅礴,会让你的灵魂深处为之震撼、同时也会唤醒你内心沉睡已久的力量。这种表演的风格与城市的坐乐是截然不同的。

西安鼓乐其常依附于民间庙会、祈雨、朝山进香、寿丧等仪式活动,而且以传统韵曲的方式传承,随着社会发展,逐渐将以民歌形式出现,这是由于汉族同胞有大量的时间在田野劳动、生活中收集整理民歌,使他们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民歌曲调中最主要的是三句半(即一句唱三遍)、四句、五句(唱五遍)。“一句唱三遍”指演唱每段鼓曲一到二分钟,有固定时间和节奏;“四句”是指每到四至六分钟。由于长期从事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陕北民间歌曲已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当地民间流传着“陕北民歌三天三夜也唱不完,唱哭了谁谁哭呀!”

进入21世纪,西安鼓乐迎来了新的生存机遇,随着国家民族民间文化工程的启动,国家开始重视老艺人、重视文化传承,它开始走进大学校园,同时在各地开展音乐会,走向了生活、走向了世界,期望有更多的人更够了解它、感受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