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都吓得发抖!”浙江杭州,女儿的男朋友,给赵阿姨送了个充电式热水袋,不料,她才第1次充电,热水袋就爆炸了!烧坏了房东7000块钱的沙发!找到商家后,商家拿出一段视频,本想自证清白,没想到真相就藏在这段视频里。

赵阿姨最近住在女儿租的房子里,9号晚上,女儿的男朋友在外卖平台上,下了一个订单,其中有一个电热水袋是买给她的。

当天晚上9点多,东西送到家后,她把电热水袋放在沙发扶手上,充上电就去洗漱了。不料,中途她听到呲呲的声音,她赶紧跑过去一看,发现热水袋已经被烧着了,火苗窜得老高。
她顾不得多想,赶紧拔下电源,把热水袋甩在了地上。还好,因为发现及时,火很快熄灭了,只是沙发上被烧了一个大洞。赵阿姨说:

“太吓人了!当时家里的小狗都被吓得一直发抖,当天晚上,就是我搂着小狗睡的。”

赵阿姨很疑惑,她说这样的热水袋自己已经用过4、5个了,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问题。那天她充电时,把热水袋平放在沙发扶手上,上面也没有盖任何东西。

很庆幸当时热水袋爆炸没有伤到人,但赵阿姨说,现在住的这个房子是女儿租的,事后女儿问过房东,买沙发的时候花了7000块钱,她觉得这笔损失应该由商家,或者生产热水袋的厂家来承担。
电热水袋是通过一个外卖平台,在一家小超市买的。记者陪同赵阿姨来到这家小超市,超市郑老板表示,这批热水袋是刚进来的,目前只卖出了1个,就是赵阿姨这个。

现场郑老板联系了厂家,对方看完郑老板发送的照片表示,电热水袋发生爆炸有2种可能:要么就是充电方式不对,要么是注水注少了,才会产生干烧。

那么,发生意外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假设产品没有质量问题,赵阿姨的充电方式也正确,那么问题应该出在“注水”这个环节上。
郑老板表示,他进货的时候,热水袋里没有水,“注水”这个环节是他完成的,他提供了一段视频。视频中显示,那天晚上收到订单后,他打开一个热水袋的包装,然后往里面注水。

他用一个500毫升的饮料瓶往里面注水,注完以后,饮料瓶里还剩下一点点水。厂家工作人员看到这个视频后表示,问题就出在这里。

原来,热水袋的说明书上,明确写着空热水袋第一次注水,大概是要注一升左右,如果注不进去,证明里面有空气,要排完气以后接着注。如果注水太少,里面的电热管接触不到水,就容易发生干烧。

厂家负责人表示,就是因为郑老板注水没有注够,才导致了这次意外的发生。但是,既然是他们的产品出了问题,他们肯定会售后。

目前,厂家、赵阿姨和房东三方已经进行了对接,房东表示可以接受维修沙发的方案。外卖平台客服也已介入了解此事,现在正在做进一步沟通。

有网友说,今天才知道,原来电热水袋的注水工作,是由超市老板来完成的!超市老板本身不专业,如果再像这位郑老板一样,没有一点责任心,连说明书都不看,消费者岂不是被坑了?

也有网友说,以前也听说过电热水袋爆炸的新闻,挺吓人的。这次幸好没有伤到人,看来以后如果要用电热水袋,一定要十二分小心。

还有网友说,老式注水的热水袋挺好的,又便宜又安全,还很环保,用很多年都不会坏,为什么没有人用呢?可能是因为现代人太懒了,觉得充电比烧水简单。但如果真的像赵阿姨这样,经历过一次,你还敢用吗?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三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请求赔偿。

产品缺陷由生产者造成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在这件事中,郑老板的责任要大一些,但是,厂家也没有推卸责任,事情的解决还算圆满。提醒大家,冬天快到了,使用各种保暖加热设备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才能最大限度杜绝意外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