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各大研究机构,都在高价购买猴子作为试验用猴,我这里有一个疑问,食蟹猴作为保护动物,作为医学试验用猴是否合法?
“还有实验用猴吗?”“已经卖完了!”“已经定完了!”“现有的猴子太小了还不能出笼!”从2020年开始,这样的场景一次又一次在研究机构和中国的各个实验猴养殖基地轮番的上演。

实验用猴供应紧张,实验用猴的身价已经从2019年下半年的1.5万元每只飙升到了现在的6万到7万元每只。尽管这样,很多研究机构面临的依旧是“有价无猴”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保护动物的猴子用作试验是否合法

为什么实验用猴的价格这么高?还是因为市场的供不应求。一方面从生理规律来说,实验用猴的生长周期非常的长,但是产量较低。实验用猴出生后5年才能达到性成熟,怀胎也需要6到7个月。同时,一胎也只能产一只仔。此外,实验用猴长到3岁后才能用于实验。

另一方面,全国实验用猴的库存是固定的,每年出栏的数量也是固定的,没有多余的存量。

2019年新冠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地扩散和蔓延,让疫苗以及相关的药物研发变得越来越重要。根据相关的规定疫苗和药物在进入临床之前,一定要经过实验用猴来进行相关的试验。然而僧多粥少,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已经出现了实验用猴告急的情况,国内不少研究项目也出现了“一猴难求”的局面。

我国有几大实验用猴养殖基地,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实验用猴养殖国家。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前,由于中国对实验用猴的出口数量还没有进行控制,这也导致疫情之后国内实验用猴急剧紧张的局面。相当于目前全球的实验用猴都面临着实验用猴紧张的局面。

实验用猴能不能用其他的动物替代呢?为什么这类医药研发多使用实验用猴,目前被纳入动物实验的动物包括啮齿类,比如大鼠、小鼠、豚鼠等;以及非啮齿类,比如犬、猴等。实验用猴作为灵长类动物,与人体的某些功能是最接近的,特别是免疫系统,所以在生物制品的药物安全性实验研究中,多倾向于选择实验用猴来做实验。

化学药物是指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中提取的药物,比如阿司匹林等。在临床前研究选择动物种属时,会根据体外的药物代谢研究,选择与人体代谢更加接近的动物进行试验,比如犬。

药物评价过程中,在用于人体的临床试验前,药物必须经过至少两种动物的临床前评价。同时,考虑到成本和动物的可及性,会对实验动物种属进行筛选,但是实验动物有不同的应用范围,相互之间不可替代。

实验用猴在医学研究中的需求十分巨大,传染病学研究、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生殖生理研究、口腔医学研究、老年病研究、器官移植和眼科研究、内分泌病和畸胎学研究、肿瘤学研究都需要用到实验用猴,并且医学上用于人类新药的研发极其谨慎,新药必须先用于非灵长类的动物,如小白鼠、白兔等,然后开始对猴子等灵长类动物进行实验。

只有在包括灵长类等以上动物的身上实验证明没有危害,才能进行对人的临床实验,而灵长类动物的实验则是最后至关重要的环节。2001年颁布的《中国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标准》也明确规定,所有新药的研发和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的确立与改进等,都必须得到在非人灵长类身上获得的可靠结论后,才能进入临床研究。也正是这样的原因,实验用猴成了众多科学研究机构及大型药企的重要研究专用动物。

实验用猴供不应求会给药物研发带来哪些影响?最大的影响是研发成本变高,研发周期变长。比如,某类疾病的新药实验,就差最后一步可以完成临床前研究,如果没有实验用猴,就会大大影响药品的注册时间,从而延长上临床研究的时间。

既然如此难订,实验用猴是否可不可以重复的利用?根据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实验,实验用猴只能使用一次,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目前位于中国与老挝交界处的一个硕大的院落里有一排排的猴舍,里面养殖着大量的实验用猴,这里是基因云老挝实验猴繁育中心。该中心主要进行试验用猴恒河猴与食蟹猴的养殖。

基因云老挝实验猴繁育中心的实验用猴由于是专门用于科学实验,养殖和一般的猴子并不一样,饲养管理中有很多规矩。譬如每一只猴子都建有一份档案,猴子的出生日期、断奶日期、它们的父母是谁,以及生病、治疗和用药情况等都会被一一记录,好为将来科研人员的实验提供准确的信息。

此外猴舍一般也被分成两种:一种是繁殖区猴舍,里面通常住着一只公猴和数只母猴,为满足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实验猴)谱系清晰的要求,实验用猴的繁殖群只能单雄种群饲养。也就是说实验用猴都是盛行的“一夫多妻”制。一般而言,猕猴和食蟹猴繁殖群体雌雄配比分别为5-6:1和7-8:1。记者了解到,有的养殖基地公猴数量不足的,往往一只公猴可以有十多位“妻子”。

目前先后有中科院等多家医学科研单位从基因云老挝实验猴繁育中心选实验用猴做实验,每年都有几十只乃至上百只实验用猴被用作实验,基因云老挝实验猴繁育中心的实验用猴可以销往全球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