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三十一章 文采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老子的大道论。圣贤学说皆为劝世之论,唯一目的就是劝人走大道,大道就是正道。正道就是遵道循理之道,按律而为,一是按事物的发展规律而为,二是按社会法规、规矩而为,总之,凡事都合于规矩,遵于律法。人生,无外乎就是随时间走完生命之路,时间我们控制不了,始终我们掌握不了,我们唯一能把握的就是在世之时,所以圣贤不谈时间本身,也不论生前死后,只说在世当下,让我们珍视生命,善待生活。《道德经》就是这么一部经典,先论道路,后说品性,再谈行径。道,就是自然之道,分为自然法则与社会法规。德,就是慈爱,包容阴阳事物与事物的阴阳。行,就是生活,生活的核心就是解决问题。生活,就要做正确的事,行大道,解决问题就要正确的做事,正确的做事就要全面真实地了解情况,正反看待问题。

与正道相对的就是邪道,邪道分两种,第一种本就是与正道相违的,违反事物发展规律与社会法规规矩的,第二种是自以为是的“大道”,执迷不悟将小路视为大路,不思悔改一条道走到黑。生活中,邪道也就这两种,一种就是明显违法与违规的,另一种就是自以为是看似“正确伟大”的,但实质还是违法违规,如传销和网贷,这都是让欲望蒙蔽了心志的“大道”,这是最为可怕,危害无穷的邪道。

人生之路,没有导航随时指引,需要我们去悟去走,圣贤之说也只是灯塔,只为我们指明方向,悟与走还要靠我们自己。正邪本不两立,却同时存在于世,这就是圣贤存在的价值。

大道废,邪道兴的后果就是“朝甚除”意思是官厅很脏,为什么呢?韩非子认为“狱讼繁也”意思是诉讼案件繁多。行邪道的人多了,自然诉讼案件繁多,官厅使用频繁,都没时间打扫,自然是很脏了。行邪道是国贫的原因,韩非子认为“狱讼繁,则田荒;田荒,则府仓虚;府仓虚,则国贫。”意思是诉讼案件繁多,田地荒芜;田地荒芜,仓库空虚;仓库空虚国家就贫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行邪道的恶果,也能看清行正道的好处,就是诉讼少,民众专注于农耕,农耕发达,就会丰收,丰收粮仓就满,国家就富足。这也是圣贤劝世行大道的目的。行大道,不管是从个人层面看,还是从社会国家层面看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选择。

行邪道会致国家贫困,后果就是“国贫,而民俗淫侈;民俗淫侈,则衣食之业绝;衣食之业绝,则民不得无饰巧诈;饰巧诈,则知采文;知采文之谓‘服文采’。”意思是国家贫困,民俗就淫逸奢侈;民俗淫逸奢侈,农织行业就荒废;农织行业荒废,民众就不得不粉饰偷奸取巧;粉饰偷奸取巧,就知道了漂亮;知道了漂亮,也就是说“穿着华丽”。国家越贫困,民众就越行邪道,淫逸奢侈就会成为风气,这会让农业荒废,没有生活生产资料,百姓为了生活就会粉饰自己,欺骗他人,偷奸取巧,结果这种邪行就会盛行。因粉饰自己,能欺骗他人,会得到生活资料,所以这种粉饰成了一种漂亮的形式,这就是“服文采”。

“朝甚除”有解释为朝政非常败坏,也有解释为宫殿很整洁。不管是败坏还是整洁,总之都是不正常的现象,都是官员行邪道的表现。“服文采”就是漂亮的衣服,不管是君主服文采,还是偷奸者服文采,在国家贫困的情况下这种行为总是不对的,这是行邪道的表现。

【“朝甚除”也者,狱讼繁也。狱讼繁,则田荒;田荒,则府仓虚;府仓虚,则国贫;国贫,而民俗淫侈;民俗淫侈,则衣食之业绝;衣食之业绝,则民不得无饰巧诈;饰巧诈,则知采文;知采文之谓“服文采”。】

“朝甚除”与“服文采”都是恶性循环,如不能强有力地挽回局面,最终的结果就是灭亡,而挽回局面的唯一办法就是行正道,合于规矩,尊于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