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Stellantis集团官宣广菲克JEEP解散之后,关于Stellantis集团的另外两个品牌,标致和雪铁龙在国内的去留就成了一个悬念。

虽然从去年年底就有传闻称Stellantis希望与神龙汽车协商推行“两室一厅”的方案,即中方主导雪铁龙品牌运营、法方主导标致品牌运营,共享包括制造在内的公共资源与领域。只不过这个方案始终没有最终官宣,有消息称是由于疫情而暂停推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根据彭博社的报道,就在10月17日的巴黎车展上,Stellantis首席执行官唐唯实(Carlos Tavares)表示,Stellantis可能会在中国市场对标致和雪铁龙等品牌采取“轻资产(asset-light)”的模式。唐唯实称Stellantis在中国市场可以进口欧洲或美国生产的汽车,“我不确定它们(工厂)是否不可或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标致和雪铁龙是否也已经进入了退出合资的倒计时?

标致雪铁龙目前在国内的市场表现乏善可陈,但这并非只是单一的产品问题。长期以来中法双方的博弈内耗、早年间神龙汽车内部的贪腐,将原本的大好市场和品牌口碑葬送殆尽,这些问题综合在一起才导致了神龙汽车和标致雪铁龙在国内的衰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饱受裁员、卖厂的阵痛之后,截至10月16日,神龙汽车今年的累计销量达到了100600辆,已经赶超了2021年全年销量。尽管在绝对数字上距离神龙汽车的巅峰时期还有非常遥远的距离,但连续23个月的销量正增长,至少说明神龙汽车方面还没有做完全“放弃治疗”的打算。

毕竟目前神龙汽车就只有标致和雪铁龙这两个品牌。如果两个品牌都退出合资,不仅意味着神龙汽车“无车可造”,而且也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只会和广菲克一样的解散。这显然不是神龙汽车现在愿意看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现阶段东风集团对神龙汽车也是无法再有余力投入了。目前东风的重心是放在自主板块和新能源板块,特别是新能源方面,无论是高端品牌岚图,还是明年即将登场的猛士品牌,都会让东风集团面临不小的资金压力。

事实上东风虽然与Stellantis合作多年,但一直以来无论是核心技术还是运营管理上都没有获得太多收益。近两年东风集团开始频频通过减持自己在Stellantis集团的股份,换取收益补充自己的现金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Stellantis提出的新方案,东风方面应该是不太愿意接受的。一旦两个品牌中法双方各自运营,显然Stellantis是占到了便宜,而中方这边则很有可能失去新产品的助力。从东风标致和东风雪铁龙目前各自的产品数量上我们也已经能看出一些端倪。

所以,对于现在的神龙汽车,还能看得到一丝生的希望,但只有蹦跶两下的力,想翻身很难。而东风集团就算是想保住神龙,也给不了太多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Stellantis集团方面是想得到更多。

其实这已经不是Stellantis第一次像这样大放厥词了。就在今年年初与广汽协商广菲克去留问题时,Stellantis集团就曾经单方面宣布,计划将广汽菲克的持股比例从50%提升至75%,还表示广汽集团和Stellantis集团已同意合作完成该交易的相关手续。此外,唐唯实还在Stellantis的财报发布会上指责广汽违约,背弃合作。结果当天广汽集团方面立马发声明开撕。最终双方合作关系彻底破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回头看看,唐唯实对广汽的发难很有一点逼宫的意味。因为唐唯实老早之前就认为Stellantis集团在中国的表现不佳是因为政策原因,他曾经表示过,“中国的政策都是有利自主品牌的,在华经营工厂的风险越来越大。”说到底,还是中外双方有分歧。

这次唐唯实对媒体的言论或许又是故技重施,一方面是逼迫神龙和东风尽快落实和推动“一室二厅”的方案,另一方面或许还希望东风能够增加对神龙投入,或者又是为了提升Stellantis在神龙的持股比例。总之潜台词就是“我不认为在华生产很重要,我的要求中方如果不支持落实,我随时可以撤”。当然,也不排除他确实是在为标致雪铁龙今后退出做铺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唐唯实祭出的“轻资产”模式,实际上就是Stellantis集团在中国市场惨淡表现的一块遮羞布。只不过,唐唯实现在频频希望借这招来增加Stellantis在华的话语权。之前的广汽不买账,现在的东风也未必会买账,苦的只是神龙汽车。

当然,从长远来看,假如轻资产模式一旦被认为行之有效,标致和雪铁龙步Jeep后尘也是早晚的事。但以Stellantis品牌目前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和口碑,所谓的“轻资产”和放弃中国市场实际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唐唯实如果认为轻资产方式就能发挥品牌潜力,重树法系车在中国市场的形象,未免就太一厢情愿了。(文/优视汽车 老炮)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