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地产公司,一大批药企也来分医美一杯羹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那么,到底哪些药企来了?他们进入医美行业市场策略如何?财务表现如何?面临的问题又有哪些?

请看《泛美研究》最全梳理总结报道。

一、药企入局医美,“十人上山,各自努力”

不同于地产公司,药企进入医美行业天然具有优势:

1、拥有深厚的医疗背景,对医美市场发展早有研判。如华东医药看好医美行业,早在2013年就通过代理伊婉玻尿酸进入行业;此外,在布局时,医美板块为医疗医药板块重要补充,甚至作为企业第二增长曲线重点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环医药五大业务平台布局和七大应用领域

2、同属医疗行业,研发团队、销售团队及管理团队强大且资深。药企进入医美行业多以“自研和代理”形式布局;同时,产品上市后通过强大的销售团队能迅速在公立医疗体系铺开;而资深的管理团队在市场营销表现上更加突出。而与地产公司进入医美行业不同,后者往往通过“买买买”布局医美中游机构,布局医美仅为看好行业,与集团业务关系不大。

3、对国家政策甚至全球医药政策熟悉,能借势政策红利,以及医疗全球化视野,对产品引进、出口来带便利。

经《泛美研究》梳理,目前共有26家药企布局医美行业,其中以华东医药、四环药业较为熟知,他们往往是布局较早或已有叫好叫座产品推出于市。以下为最全国内药企入局医美行业概况。(排名不分先后)。另药企上市公司在医美领域表现如何?(详情可见文章《医美最全半年报:原料器械大放异彩,中下游赚钱的不过半》

●《泛美研究》整理及制图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泛美研究》整理及制图 ●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药企跨界入局不再是新鲜事,像华东医药、四环医药、江苏吴中等23家药企都选择在医美上游端医疗器械以及产品端进行布局,通过自研以及代理的形式来开拓自己的医美业务,这或许是和药企自带医药研发功能有关,在对选品或者制药方面有严格的把关。另外,像云南白药等4家药企还对中下游机构进行增资收购,这也体现了药企们对医美行业全布局的野心。

以下是在医美领域表现强劲的药企:

1、华东医药:多方式拓展+聚焦轻医美

华东医药在医美业务的打造上倾向“多方式拓展+聚焦轻医美”的主线,自2013年深入医美行业,到当前多管齐下,医美业务愈发“轻”松驾驭。锚定注射1.0玻尿酸时代(伊婉),由代理到参股布局广;Ellanse少女针获批,领跑医美注射2.0时代;与Jetema强强联手,瓜分肉毒素市场格局;注射类到埋植线和仪器,医美业务百花齐放,这主要表现在:国内埋植线市场初露头角,公司Silhouette系列产品具有优势;与美国R2联手进军国内美白祛斑市场;收购High Tech,抢占中国医美塑形、激光脱毛市场份额。

2、四环医药:商业化渠道成熟的研发型医美企业

四环医药目前处于业务高速拓展期,以“自研+代理”的双轮模式驱动医美业务增长,迅速在上游医美厂商中占据重要地位。旗下渼颜空间坚持自主研发与海外引进的驱动战略,打造横跨医美价值链的完美产品矩阵,未来3-5年内,将陆续推出数十余款自主研发医美产品,包括童颜针、少女针、玻尿酸等。四环医药早在2014年就与韩国HUGEL公司签署独家代理协议,在2020年,四环医美拳头产品“乐提葆”成功地在我国获批,配合艾尔健的原班人马构成的销售团队,“乐提葆”迅速拓宽国内市场。

3、康哲药业:布局晚动作快,锚定轻医美市场

成立于1995年的康哲药业,主要为海外药企提供推广服务,拥有对大部分产品的营销权,是中国药品推广服务行业的龙头。2021年康哲药业借助专科优势资源,分拆皮肤业务。先是通过皮肤医美业务公司“康哲美丽”收购医美公司上海旭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由此取得该公司的韩国进口玻尿酸Vmonalisa莫娜丽莎的代理权。此外,今年10月,康哲美丽获得韩国BMI肉毒毒素产品独家许可权利,深入轻医美行业。

据了解,康哲药业还将持续利用全球资源,将国际先进的医美产品引入中国,不断丰富医美领域产品矩阵,将康哲美丽打造成为中国领先的皮肤医美健康管理公司。

4、江苏吴中:立足高端医美市场,发展自研能力

江苏吴中成立于1994年,通过增量投资、并购等方式初步搭建医美运营平台,于2021年正式开启医美领域布局,初期布局:通过投资收购获代理权迅速切入市场。如:代理AestheFill(爱塑美)童颜针,紧跟再生风潮打造亮点;战略控股尚礼汇美;获取HARA玻尿酸代理权。同时,旗下两款自主品牌(婴芙源)重组三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产品首发上市,展现其自研能力。

除了以上药企对医美领域的布局外,还有云南白药开设医美门诊部以及兴科荣医药收购德美医疗美容机构等等。一时间,药企国内药企纷纷涉足医美行业,并通过自身优势深入产业。那么问题来了:药企大厂们为何要争相涌入医美大潮呢?

二、四个方面解读,药企为何入局医美

医药企业能够快速入局医美领域,并且引发中上游企业以及消费者的关注,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医美渗透率逐年提高,终端市场需求增加,目前可以说已经进入全民医美时代,新氧《2021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2021年医美消费人群超过1813万,同比增长19.3%,预计2022年医美消费用户规模突破2000万人。根据Frost & Sullivan的数据,2021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1891亿元,同比增长22.1%。

二是这些医药企业在做相关医美布局时,更多的是采取“以买代研”的方式,做轻医美产业链上游相关布局。不可否认的是,以买代研确实是一条很快的路,华东医药为例,公司在不到4年的时间(实质性布局实则是2018年开始),实现了无创+微创的医美产业链全布局。目前,华东医药的医美业务已成为公司的第二个增长极,其中,在售的医美产品“少女针”,2022年上半年共在国内销售了2.71亿元,如此惊人的业绩给华东医药带来不凡的影响。另外,江苏吴中代理的童颜针AestheFill获批,也会成为药企在做转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三是事实证明,进军医美市场确实对医药企业的业绩增长具有一定拉动作用。例如,四环医药代理的“乐提葆”是第4个获准在中国上市的A型肉毒素,在今年年初发布的2021年财报,公司医美业务营收及净利润分别为约3.99亿元及约2.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83.3%及971.1%,成为了四环医药扭转业绩颓势的抓手。

四是药企们跨界入局除了是因为看重赛道可期、高利润以外,同时,还与医药企业这几年所处的大环境改变有关。在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后,医药领域以市场为主导的价格机制已经建立并日趋完善,加之监管要求不断提高、医药产品生产门槛越来越高、药品集采深入推进,医药企业营收增长逐年放缓。因此,试水医美领域成为医药企业寻求新利润增长点的可行之道,对于这类药企来说,开辟新的“航道”就显得尤为迫切。

三、跨界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

许多药企在布局医美后,就像找到新的发展“解药”,但想顺利从医美板块中获利绝非易事。药企拥有天然的技术优势,但是不同的“技术路线”、生产模式,以及面对“陌生”的市场,包括产品受众、消费者需求定位、营销方式、销售渠道等都是需要面临的新挑战。

现在药企进入医美市场,在具有医学研究背景、药品处方理念等诸多竞争优势之上,再加自身药品制剂工艺和配方工艺,形成“降维打击”。从上文提到的华东医药和四环医药布局医美的手段来看,通过“买买买”形式入局赛道的药企能否在中短期取得一定的突破,考验的是药企们选品的眼光和资源链接能力。而通过“代理+自研”的方式考验的则是企业的研发、技术能力。从目前国内医美品牌以及产品上来看,大多还是以进口为主,国内形成品牌的企业很少,所以目前国内医美品牌在产品端的机遇尚为蓝海一片。另外,从四环医药旗下渼颜空间不断自主研发医美产品并迅速落地可以看出,医药企业在自研产品的能力上不输进口品牌,只要保持旺盛的创新力,我国医美自主品牌产品有望代替进口。

因此,药企进入医美行业不仅要遵循行业玩法,同时还要在产品以及市场方面做好功课。目前各家药企的医美业务“进度条”长短不一,或是已经一跃成为支柱性板块,或是开始步入收获期,也有的虽被寄望为第二增长曲线,但前路尚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