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山东青岛,张秀琳在山东省博物馆遇到了一件怪事,她发现博物馆有一件叫颂簋(guǐ)的文物,跟她家用来盛放小米的铜碗好像是一套的,回到家后,张秀琳拿着碗越看越心惊,她敢肯定,自己的碗绝对是颂簋的盖子。
01.博物馆文物和自家的碗是一套的?

张秀琳有点懵,她连忙喊来丈夫老丁,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丈夫。

“哪有那么凑巧的事!”老丁听完后乐了:“这个铜碗虽然是家传的,但怎么看也不跟文物沾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秀琳急了,她指着碗里的字说:“我敢保证,上面的字一模一样。还有,你翻过来,像不像盖子?”

老丁一听,不禁迟疑起来。他接过铜碗仔细瞧了瞧,这才发现,这件自己从未正眼瞧过的碗上面刻满了精美的花纹,翻过来一看,铜碗确实像极了盖子

夫妻俩面面相觑,一时间,连空气都安静了,只有“扑通扑通”的心跳声在敲着紧张的节奏。

沉默良久,老丁终于开口了:“你说怎么办?”

张秀琳深呼了一口气,反问道:“要不,送给专家看看?”

老丁再次沉默了,内心却早已翻江倒海。此时,摆在他面前有两种选择,一是隐瞒不报,悄悄拿去鉴定,若是文物,定然卖出高价;二是拿去给专家看看,若是文物,消息传开后,恐怕就不能随意买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在妻子期许的眼神中,老丁用理智战胜了欲望,重重地点了点头。

张秀琳见状,顿时喜笑颜开。接着,她去房间找来一块布,将“铜碗”包裹好,高高兴兴地带着铜碗前往博物馆。

02.专家惊呼:我们苦寻多年的簋盖,居然在您手上

02.专家惊呼:我们苦寻多年的簋盖,居然在您手上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接过“铜碗”,刚打量了一会儿,瞬时脸色大变,接着,他留下一句“我去请专家”,便头也不回地跑去办公室。

专家匆匆赶来,顾不上打招呼,便拿起“铜碗”仔细研究起来。很快,专家惊喜地发现,这件铜器上的一百五十二字铭文和颂簋上的铭文一模一样,此外,铜器上的纹饰和颂簋的纹饰也相差无几,顿时惊呼道:“我们苦寻多年的簋盖,居然在您手上!”

原来,1954年,颂簋入藏山东省博物馆时,专家发现这件珍贵的西周文物缺失一个盖子,为此,博物馆苦寻多年,仍一无所获,万万没想到,簋盖会以这种方式,重回博物馆

此时,张秀琳夫妇也听明白了,原来,他们家的铜碗,真的是那件颂簋的盖子!

而后,专家向张秀琳夫妇传达了这件文物的重要性,且告诉他们,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理应将其上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秀琳正有此意,与丈夫沟通后,两人深明大义,欣然将这件簋盖捐献给了博物馆,自此,盖身合二为一,颂簋得以圆满。

03.颂簋的来历

03.颂簋的来历

完整的颂簋通高30.1厘米,口径24.2厘米,重13.2千克,隆盖,上有圆圈把手,中间有盘龙纹饰,极为少见,在已出土同类型的簋中,唯有河南博物院藏的6个虢季列簋中最中心一个簋有这个纹饰。簋盖倒扣就像一个铜碗,这也是张秀琳一直拿它当成碗的原因。

簋身圆腹圈足,簋身上半部分装饰着一圈窃曲纹,所谓窃曲纹是指把龙纹或者是凤鸟纹压缩成一个独立的单元,然后复制一圈,这种重复叫做二方连续。腹部两侧有一对兽首耳,中间饰横条脊纹,足圈装饰一圈垂鳞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体看起来,这件颂簋形制庄重,造型精美,身姿优雅,体现了古人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

那么,这件铜簋为何叫“颂簋”呢?

簋是古代中国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一般与鼎搭配使用,其种类和数量的多寡直接代表了贵族等级的高低,比如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这件簋之所以称之为颂盖,其原因就在铭文上。

颂簋的盖、身皆篆刻十五行一百五十二字铭文,其大意是:周王三年五月甲戌,周王任命“颂”掌管成周洛阳的仓库等职务,赐其礼服、围腰、玉璜和马具等物品。颂接受命册,退出中廷,然后再回返,向周王献玉璋表示感谢。事后,颂把这“长脸”的一幕用文字记录下来,刻在了这件铜簋上,希望这件铜簋能永世流传,后世子孙铭记和珍爱祖先的功德和荣耀。正因这件铜簋是颂所铸,专家便将其命名为颂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结语

04.结语

为何这件颂簋会盖身分离呢?

其实,颂簋出土时是完整的。早在清朝时期,完整的颂簋就在陕西出土了,后来被著名金石学家刘喜海购入,几经转手,又被富家翁丁树桢收藏起来。丁树桢是清朝著名的金石大家,自然知道颂簋的价值,一直好生保管。遗憾的是,丁家没落后,弟兄在分家产时,这件颂簋的盖、身也分割了。20世纪40年代,胶东古物管理委员会黄县文管分会收集到了簋身,后转入山东省博物馆。

簋盖呢?自然还在丁家后人手上。这个丁家后人不是别人,正是张秀琳的老公老丁!直到1959年,张秀琳参观山东省博物馆,这才有了文中开头那一幕。

时至今日,传世的颂簋一共有六件,但山东博物馆的这件颂簋,是国内唯一一套盖身完整的颂簋。而这一切,多亏了张秀琳夫妇。他们大公无私,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佩!现如今,这件珍贵的颂簋珍藏在山东省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