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门罕战役日本败得不能再败了,苏联完完全全赢得了诺门罕战役。

本来这种事早已经成了历史事实,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一些资料(比如日军自己统计的真实战场损失资料的失踪),到了今天,一些美分,日吹及果粉们利用些所谓的新数据,来以此证明日军伤亡人数大大少于苏军,其目的最终就是为了反共。

苏军缴获的日军大炮

至于战争胜负和伤亡人数,这种人跟国民党一个鸟样,吹嘘奋勇作战消灭一亿共军,胜利转进台湾岛。

诺门坎之战前有一个规模小一些的张鼓峰战役。在那一战中日军失败了。战败后的日本关东军不甘心失败,认为是因为自己的重炮没有布置在战场所以才招致失败,于是,经过准备的日军又选了个地方要再次较量较量。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我东北全境,而早在二十年代,在苏联的扶持下,外蒙古宣布独立成立了蒙古人民共和国,日军把目标选在了东北与蒙古边境,诺门罕以西直至哈拉哈河,以历史边界不清为借口派军向苏蒙军发动了进攻。

支援诺门坎战役的日军陆航部队

战争爆发于1939年。战争开始阶段,日本的关东军击败了守备的苏蒙军,之后,苏军第57特别军在朱可夫的指挥下,快速向前方调动兵力兵器,集结了十万以上的兵力和大量的装甲兵和航空兵,同时,日军也积极向前方派遣军队增援,集结了六万以上的兵力。但是在航空兵,坦克装甲兵和炮兵火力方面,苏军拥有压倒性优势。

参战的日军坦克部队

战争历时135天,最终,火力拥有绝对优势的苏军发起反击,彻底压垮日军,剩余日军狼狈撤出。战后双方签订和约。此后,五年多时间双方再未发生大的战事,直到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

正是由于这场战役日军被苏军打怕了,所以在德军在苏联长驱直入,眼看都要打到莫斯科城下,急需日军从东边向苏军发起进攻,履行轴心国盟约对苏联采取两面夹击时,日军却怂了,没有敢发起进攻配合元首。

战后,参战的日军许多军官包括数名联队长都刨腹自杀。如果日军胜了,作为战胜方该大大庆功不可,真没必要自杀谢罪。

参战的日军骑兵

至于双方的伤亡人数,通常原则是采信自己的伤亡统计数据,歼敌人数采用敌方的统计数据。

苏军方面,根据解密后的苏军资料,阵亡及失踪9703人,负伤15251人。同时要注意一个细节,即苏军习惯性把在后方由于机械故障不能发动的坦克作为战损,同时,负伤后经修理后上战场再次负伤记入两次负伤,因此,苏军技术兵器的损失有重复计算。

至于本子,日军历来有刻意压低自身伤亡的恶习,其伤亡数据有多达12个版本,从战死六千多到两万多的都有,就是笔糊涂账。

很多精日分子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数据,这就不多说了。

战后在1966年日本有一个战伇者追思会,那会上的数据是阵亡失踪1.8万。

由于日军的数据混乱,试着用苏军的战场缴获分析一下。

苏军缴获了日军五千多支步枪,8800多个饭盒。稍微有点常识的都知道,在一支部队中不可能人手一支步枪。

按照日军编制,日军一个小队编有一个机枪组(机枪两挺,每挺机枪编指挥官一,射手一,携弹药副射手二),一个掷弹筒组(掷弹筒二具,每具掷弹筒编二人),两个步枪组。每个小队人数在50--60人左右。

一个标准的181人的日军中队,除上面三个54人的日军小队外,还编有一个19人的中队部(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兵)

一个标准的1100人日军大队,编有一个30人大队部,四个步兵中队,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编12挺重机枪),一个55人的炮小队(编一个10人小队部,一个15人弹药班,装备两门92步兵炮)。

一个标准的3800人日军联队,编有一个54人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一个81人的弹药队。三个步兵大队,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一个122人的反坦克中队,一个通讯中队。

在战争中,日军还调派了汽车和坦克部队。因此,一支装备有六千支步枪的日军部队所对应的日军人数当在1.2万至1.5万左右。

由于苏军火力强大,很多日军在苏军航空炸弹和重炮轰击下粉身碎骨,再加上战争前期日军是有条件后送伤员和尸体,以及苏军打扫战场不细致等,因此日军的死亡人数是要大大高于苏军缴获的日军饭盒数。

其实不管双方伤亡人数到底是多少,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无疑,那就是连日军自己都承认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