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科技酱油事件愈演愈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生活必需品“酱油”的前世今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酱油,起源于中国,是由“酱”演变而来。先是作为食品的肉酱,然后发展为以调味为主的各种酱,进而才诞生了酱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和食用酱的国家。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贵为天子的饮食,就已经出现了使用肉类、鱼类发酵而成的“醢”,以及在酿造时加入动物血液制成的醓。例如《诗经·大雅·行葺》中就有“醓醢以荐”的句子出现;《周礼·天官冢宰·酒正》记录了有关“醢人”“醓人” 的职位 ;而《史记·货殖列传》提到了“通邑大都……醯酱千瓨”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秦汉时期,开始以大豆为酱。在东汉崔寔撰写的《四民月令》中就有提到“……可作诸酱、肉酱、清酱”。北魏末年贾思勰编纂的《齐民要术·卷八》也记录了调味料“豆酱清”。所谓的“清酱”、“豆酱清”,是从豆酱中提取出来的清汁,就是今日的酱油。清代的《顺天府志》明确指出“清酱即酱油”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唐朝,酱油的生产技术已经成熟完善了,有以麸作麸酱;以白米舂粉作米酱,以豆和面相混合,作甜面酱。再以后,又有以西瓜作甜酱,以乌梅和玫瑰作甜酱,以芝麻作芝麻酱,以甜酱加香油、冬笋、香蕈、砂仁、干姜、桔皮作八宝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酱油”名字是在宋代。宋朝人将加工酱和豉得到的各种酱汁,称为酱油。而酱油一词,也最早出现于南宋两本著作中:《山家清供》记载用酱油、芝麻油炒春荀、鱼、虾;《吴氏中馈录》记载用酒、酱油、芝麻油清蒸螃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清代,酱油的使用远超过酱,各种酱油作坊如雨后春笋,有包括香蕈、虾子等在内的各种酱油,也有了红酱油、白酱油之分,酱油的提取也开始成为“抽”。本色称“生抽”,在日光下复晒使之增色、酱味变浓者,称为“老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国人餐餐离不开酱油。可最初的酱油无比珍贵,是皇帝才能用得起的高档调味品,且也只是来一勺拌饭,吃一口香味直冲脑门那么一种用法。后来,酱油才从神坛走向民间。到了宋代,人们才把酱油的使用重心转移到拌凉菜上。从元代起,酱油开始出现在各种烹调中,正式地成为了厨房的宝贝。且酱油还作为一味药剂,被多位医药大家记录在册。如苏敬的《新修本草》、孙思邈的《千金宝要》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三千年酱油史。酱油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老字号企业更应该守好品牌价值观的每一道防线,莫让利益砸碎了“百年招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