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11日Meta发布的高端VR一体机Quest Pro以高达1500美元的售价引来了无数媒体的吐槽。近日,Quest Pro已经陆续在美国线下零售店Best Buy提供样机,供消费者进行亲身体验。有网友根据自身在Best Buy试用Quest Pro的体验发布了一篇详尽的体验报告,披露了一些媒体评测中容易被忽略的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这名网友的说法,Quest Pro令人印象深刻,或许是目前消费者能够购买到的最优秀的VR一体机,但同时Quest Pro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人们需要降低对这款设备的预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详尽的体验报告吧!

视觉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Quest Pro的光学设计相比Quest 2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视觉的体验占据了这篇报告相当大的篇幅。根据这名网友的说法:

●Quest Pro的分辨率比Quest 2稍高一些,但FOV范围内各处画面都十分清晰,尤其是画面边缘。

●目前在美国销售的VR一体机中,Quest Pro的色差最为轻微。同时色差的减少也减轻了可见光谱的模糊(Blur)现象,这可能帮助Quest Pro带来了更清晰的画面表现。

● Quest Pro的Eye Box很大,但如果头显不处于最佳位置,画面的模糊程度会增加。

●在非球面透镜上常见的几何畸变和快速转动头部带来的图像扭曲在Quest Pro上依然会出现,可能会让一些不习惯非球面畸变(PSVR 1、Gear VR)的人更易出现晕动症,但如果该用户对菲涅尔几何畸变较为敏感,可能不会受到影响。

●镜片渐晕暗角现象明显,但不会特别分散用户的注意力。

●颜色和亮度看起来较为出色,但需要更严格的对比测试。

●对比度和黑色显示表现优异,效果相比普通LCD有着较大的区别,更接近LCD和高品质OLED的折衷。这让我很乐意将Quest Pro用于惊悚游戏。

●低亮度区域的大块亮斑对于LCD屏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LCD屏的变种——采用miniLED背光的QLED屏幕在这个问题上表现的也不错。

●局部调光在0亮度的背景下(例如打开浏览器窗口在谷歌中搜索黑色壁纸)会导致物体周围发光,但依然令人印象深刻,即使边缘泛光也能带来真实的黑色而不是偏白或者偏红。相比Rift CV1、Vive菲涅尔透镜因光线散射带来的鬼影现象,只能说各有优劣。

Quest Pro每块屏幕的miniLED背光由500个LED组成,但可能由于方位角等因素并不能为非0亮度背景上的黑色元素单独控制某个LED的开关。因此局部调光这一功能可能仅仅在有大片连贯的黑色环境时会有突出的表现。

●有一个奇怪的点在于,打开局部调光后,黑色像素区域的最低亮度似乎会受到附近明亮像素的影响而升高。例如显示黑夜里漫天星星闪烁的画面时,打开局部调光后显示的黑色要比关闭局部调光后显示的黑色更明亮一些。这样的现象或许是受到了局部调光算法的影响,因此对于并不会大面积显示纯黑区域的应用来说,关闭局部调光或许能带来更好的效果,或者我们还能够对局部调光算法本身进行改进。

●FOV大于Quest 2,小于Index。

●FOV的形状类似飞行员太阳镜,但双眼重叠的部分感觉有点狭小,和Rift CV1较为接近。具体如下图所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CD像素倒映的伪影(看起来像是头部移动时产生的水平/垂直扫描线,有些人可能会将其与纱窗效应混淆)即使仔细观察也不明显,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在某些设备上会显现。

●蓝色通道会有一些mura缺陷(云纹、显示不均匀的现象),不过几乎不可见。

●仔细观察依然能看到纱窗效应,但如果你能够接受Quest 2的显示效果,也就能够接受Quest Pro。

●在虚拟屏幕足够大的情况下,文字足够清晰几乎不会令眼睛产生疲劳,但仍需观察长时间使用时的实际情况才能下结论。从目前的清晰度来看,Quest Pro或许足以模拟具有足够清晰度的单块屏幕,但在不转动头部的情况下设置多块虚拟屏幕并清晰的阅读每块屏幕的内容可能仍不现实。

●透镜和屏幕清晰度的提高对于使用消费级VR一体机阅读文本的用户来说是一项利好。

总体而言,Quest Pro改为使用Pancake光学设计,使用了对向旋转的miniLED背光QLED屏幕,带来了一套有意思的显示系统。这套系统相比菲涅尔透镜来说有优势也有缺点,但总体来说视觉质量要更胜一筹。仅仅为了光学设计的改进买一台Quest Pro是否值得,则因人而异,也许当你真正尝试过这款设备后,偏好就会发生变化。

此外,该网友认为开启局部调光功能后,Quest Pro的视觉体验与Rift CV1较为相似,拥有更高的分辨率、更清晰的画面,但在非纯黑背景下对黑色的表现力则会糟糕一些。当关闭局部调光功能后,Quest Pro的视觉体验会更像Oculus的第二代透镜(代号Super Libra G),有一定数量的伪影,但并不是特别糟糕。此外,关闭局部调光功能后Quest Pro在黑色像素的显示上做的十分出色,也可能让开发者懒得去试验新的局部调光功能。

因此,如果忽略价格因素,Quest Pro的这套光学设计可以说在显示屏与透镜类型之间找到了目前最佳的平衡点,或许只有等待更好的Micro-OLED屏幕出现才能超越Quest Pro的视觉体验。

透视与MR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图源:网络

其他媒体的评测已经说的十分详细了,体验报告中未做过多展开。整体来说,彩色透视的分辨率和帧率都比较低,近处物体的色散现象较为严重,物体在视野中移动时会出现变形的现象。

该网友注意到,Quest Pro色散的偏移方向对于双眼来说是相反的,闭上一只眼你能够更明显的观察到这一现象。这种状况也让用户在看立体的画面时会产生不适。看起来Quest Pro只是“单纯“的将颜色叠加在3D校正后的立体相机上,却没有将颜色扭曲并正确映射到立体摄像机的相应表面上。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彩色图像的偏移方向在每只眼的视野中是相反的。

彩色透视功能或许依然处于一个早期的版本,Meta有很大的可能会在后续工作中改善这一体验。不过即使在目前的状况下,Quest Pro的彩色透视功能依然要优于Quest 2的黑白透视。目前彩色透视功能还没有带来任何新的应用场景,因为Quest Pro不具备深度相机,也不提供平面识别功能,但相比Quest 2更低分辨率的黑白透视画面,在彩色透视背景下显示的虚拟物体确实更令人感觉逼真和真实。

综合来看,Quest Pro的透视和MR功能目前还算不错,但明显还够不上消费者对昂贵价格的预期。

新手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人认为,Quest Pro全新设计的控制器是Meta Connect大会的亮点,但从体验来说,并不能下一个定论。该网友并未测试类似「Beat Saber」这样对手柄追踪性能要求较高的游戏,但当他快速的挥动手柄时,头显内虚拟的手部模型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瞬移和抖动,总体来说和Quest或通过Lighthouse跟踪的手柄表现差异不大,甚至会更差一些。目前尚不清楚是这套演示设备存在问题,还是能够通过软件修复的Bug。

除此之外,Quest Pro新手柄在跟踪定位方面表现良好,并且不再会出现遮挡的问题,这在其他媒体的评测里也有体现。不过他注意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当手柄启动时,可能会需要2-3秒的时间慢慢漂浮到正确的位置,而不是瞬移到正确的位置上。由此看来,启动时新手柄可能会通过SLAM构建周围环境的点云地图,并将该地图与配对的另一只手柄进行统计比较,同时不断的完善对手柄位置姿态的计算,直到两只手柄的点云地图足够同步为止。当然,也不排除其中一只手柄完成了周围环境的点云地图,另一只手柄迅速回到正确的位置上。

除了跟踪定位之外,新手柄给人的感觉很像去掉了跟踪环的CV1版Touch,重量相近,都拥有倾斜的拇指托,但更加精致一些,改进了手柄的振动功能和食指的追踪和反馈。这也是由于新手柄拥有多达3个高清振动马达,并加入了检测食指动作的传感器。根据官方的说法,新手柄充满电的状态下能够提供长达8小时的续航,这也意味着只要Meta在产品正式发售后持续关注新手柄的跟踪定位功能,这将是一款成功的手柄。

贴合度和舒适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调节前后两个旋钮,Quest Pro的佩戴过程很简单,也可以调节屏幕与眼睛之间的距离。就这名网友而言,他碰到的唯一问题是即使将屏幕与眼睛的距离调到最小,这一距离依然不足以让他在转动眼球时舒适的看到完整的FOV,但至少直视前方时他拥有完整的FOV。由于他在大多数其他VR头显上都有相同的体验,这并不一定是Quest Pro的问题,而是头型的限制。但他依然希望Quest Pro屏幕与眼睛距离的调节范围能再扩大一些,从而满足更多的用户。

就戴上Quest Pro后的舒适度来说,非常符合预期,比他尝试过的市面上任何其他消费级VR头显都要舒适得多,即使与平衡了配重并移除了面罩的Rift S相比也要更胜一筹。粗略的估算一下,通常使用Pancake光学方案的VR头显,其感知重量(扭矩)应该比相同重量和平衡设计的菲涅尔光学设计VR头显低22%左右。不过这一结论只适用于需要通过脸颊支撑且没有完美平衡前后重量的VR头显。Quest Pro实际并不会触碰你的脸颊,这一点与Rift S较为相似,两者的平衡设计也非常优秀。

Rift S正面头显重约287克,背面大致相同,加上头带233克,总共约 800 克,而Quest Pro重量约为722克,极为相近。因此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Quest Pro的舒适程度与改进后的Rift S并不会有特别大的差异。

更多的小细节

这里还有一些体验Quest Pro样机时的小细节:

●如果不使用能阻挡光线的面罩,Quest Pro的镜片会反射真实环境中的一切,干扰VR体验。所以在体验过程中需要全程使用阻光的面罩。但如果都不使用面罩,Quest Pro的镜片反射并不比其他VR头显更糟糕。此外,在较暗的地方使用Quest Pro能有效改善镜片的反射。

●在Immersed应用中,VR体验会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出现卡顿/延迟。

●体验的应用并未启用眼球追踪与面部追踪功能

●Quest Pro的手部追踪功能未进行体验

●音频和触觉反馈体验较少,但从仅有的体验来说,比Quest 2要好很多。

●本周末已经有超过16人预约体验了这台Quest Pro。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限于时间。许多Quest Pro的新功能这名网友并未进行试用,所以这显然只能算一次不完整的体验。Best Buy工作人员也提到,目前Quest Pro离正式上市还有一段时间,所以他们并未得到所有用于样机体验的软件,未来可以随时到店内再次进行试用。

这段约半个小时的体验中,这名网友已经尽可能多的去试用Quest Pro的不同功能,并得到了许多有意思的结果。例如,Quest Pro在光学方面出现的问题过去也曾在其他VR头显上遇见过,因此我们不应当期望Quest Pro会有非常大的改善,毕竟任何技术都不是完美的,有优点也会有缺点。关键是对优缺点的权衡能否尽量补齐产品的短板,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整体体验和更高的性价比。但目前来看,Quest Pro的整体体验确实不错,性价比就不那么优秀了。

当然,这些结论都是基于目前Quest Pro的软件体验而得出的。Meta之前发售的产品也经常出现软件亟待改进的状态,不排除未来的软件更新可能会给Quest Pro带来更好体验的可能,就像Quest 2后续增加的手部追踪功能那样。而这种行事风格,或许要归因于Meta“完成胜于完美”,或者叫“快速行动,打破常规”的整体理念,并可能会在Quest Pro这款产品上延续。但对于想要购买这款产品的人来说,应该明智的根据当前情况而不是对未来的预期做出判断。

就该网友个人而言,目前他并不会购买Quest Pro,除非Meta透露这款一体机硬件包含了DSC(原文未指明,可能指Data Synchronizer Channel,数据同步通道),并发布一条转接DP与USB接口的数据线。他也表示,未来如果市场上没有其他比Quest Pro功能更多或体验更好的VR一体机出现,不排除改变想法转而购买这款产品的可能。而购买的理由,则是Quest Pro拥有优秀的黑色像素表现,佩戴简单且足够舒适,在伪影方面的表现并不比其他使用菲涅尔透镜的VR有限差。Quest Pro也是多年以来,他第一次给出“勉强够用”评价的VR头显。

「93913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