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土木

日前,有网友爆料,比亚迪(弗迪)的DM-i混动系统出现在了东风小康E5车型的申报信息中。这也是继刀片电池外供后,比亚迪外供的第二项技术。

但这其实并不是比亚迪首次外供DM-i系统,因为在此前创维汽车推出的创维HT-i车型上,也是使用的比亚迪DM-i系统。

不得不说,比亚迪很聪明,既然自己的产能跟不上,那就供应技术,毕竟现在天时地利人和,该扩张就得抓紧时间扩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品牌的反向技术输出

回想我国汽车工业刚起步的阶段,由于工业发展差距,几乎所有的技术都是来源于国外,甚至连外观设计都只能四处借鉴。而合资品牌的主要模式就是:国外品牌提供技术,自主品牌进行生产销售。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汽车一直被认为是“山寨、劣质”的代名词。但中华民族骨子里那种自立自强的精神时刻督促着我们的自主品牌,从逆向研发三大件,到完全自研量产装车,中国速度让人震撼。

而到了新能源时代,曾经的历史或将重演,不过主角换成了我们的自主品牌。

除了前文我们提到的比亚迪外供刀片电池、DM-i系统外,自主品牌反向输出的案例并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今年5月,吉利汽车与雷诺的韩国子公司雷诺韩国汽车签订股份认购协议,吉利汽车将通过其子公司持有雷诺韩国汽车34.02%的股份。吉利和雷诺还在今年1月宣布在韩国开发和制造混合动力汽车的计划,混动技术由吉利提供。

另外,在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的霸主地位同样无可替代,今年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宁德时代授权某公司电池技术,以及在世界各地合作、建厂的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丰田与比亚迪的“牵手”、广汽埃安向广本等合资公司的产品导入、以及北汽蓝谷BE21纯电平台向海外公司的技术授权等等,众多鲜活的案例已表明,那个中国汽车“以市场换技术”的时代已彻底翻篇。

质、量齐飞,海外市场成为新的增长点

从前文其实可以看到,中国汽车技术已经在许多老牌汽车制造商、老牌汽车制造强国方面得到了极高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质”已经提起来,那么“量”自然也就水涨船高。根据中汽协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汽车出口量为30.1万辆,同比增长73.9%;这也是继今年8月份以来,中国汽车出口量第二次实现单月出口突破30万辆。乘联会统计口径下,9月份自主品牌出口20.4万辆,同比增长88%,环比8月份增长13%。

同时,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汽车出口均价为1.29万美元,今年8月份,中国汽车出口均价已达1.89万美元;其中,纯电动汽车出口均价提升更为明显,2018年出口均价为0.2万美元,2020年出口均价为1.1万美元,2022年8月份出口均价为2.58万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卖得更多、卖得更贵,曾经被打压得抬不起头的中国汽车,如今站上了更高更大的国际舞台,确实是值得骄傲的。

虽然比亚迪的DM-i系统还没有实现海外供应,但中国汽车技术已经具备了反向输出的能力,中国品牌也可以趁着如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实现以技术换市场、以技术赋能高端化、以技术打造盈利能力,对于中国汽车品牌来说,一张更宽阔、更多元、更高质的发展蓝图正在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