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沉默的柏拉图

本人从小就是一个「哗众取宠」的人。

比如,小时候我就有通过穿亮丽颜色的衣服来显示自己外观上的不同;故意迟到让老师将自己罚站到教室的最后一排,来展示自己的桀骜不驯;上课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时故意给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搞笑的回答来逗乐全班同学。

长大后,渐渐明白了自己学生时代的这种为了表面的面子和聚光灯,而故意做出一些轻浮、荒谬且不必要的行为愚蠢。

但我又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一个天生就特立独行的人,只不过是小时候自制力太差,做得过于出格而变成了哗众取宠。

长大后我的特立独行的个性,只是希望通过真实的实力来让自己感受到那种具有沉甸甸重量的与众不同,让自己拉开与芸芸众生之间的距离,让我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是如此的真实和独一无二。

我讨厌随波逐流,拒绝不经思考就接受主流文化,但做到这些并不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由于人又是群体性的动物,离开主流人群的个体就如同离群的羔羊一般,容易迷失方向,失去目的,承受孤独。

但一个人从群体里中脱离出来,却可以获得前所未有的崭新的看世界的角度与高度。他眼前的风景将会是陷入在群体里的人永远无法观测到的。

陷入在人群里的人,由于拥挤的空间,人与人的距离被无限拉近,导致自身的视野狭窄,行为受到约束,自我的思想也被群体内其他的人影响而改变;

而游离在人群之外的个体,反而可以隔着距离,以一种更全面的视角来观测群体的思想、行为。

由于摆脱了挤在身体周围的人群,他们的眼界变得豁然开朗,视角变得更加丰富,自我的思想也因为距离的产生而不易受到干扰。

不随波逐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来体现自己的优越感——当然,我相信有很大一部分人的原因是这样的——而是意识到,自己在外表上,无法脱离与茫茫众生般的人类样貌,那么,起码能在内在上,表现出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超人类性。

当然,特立独行也会受到众人的排挤,毕竟人类是一个本能会去寻找共同点的动物。若一个人在思想、行为上与自己大相径庭,自然而然会被群体排斥、抛弃。

所以特立独行的人在旁人眼里注定孤独,但在自己眼里,孤独反而成为了自己的朋友,孤独给予了特立独行的人空前的自由与淡然,让他们不需要关心他人的想法与评判,而一心把精力留在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与更加的特立独行的思想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