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云海

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每一个世纪都有其文化上的代表人物,18世纪的文化偶像无疑是伏尔泰和卢梭。所不同的是,伏尔泰活着的时候就是欧洲人人敬仰的启蒙领袖,卢梭却是在死后不久爆发的法国大革命中才名声大噪。对于这两位欧洲启蒙运动中的思想巨擘,歌德精辟地评论道:“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武汉大学赵林教授在《浪漫之魂:让 - 雅克·卢梭》一书中为卢梭(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作传,讲述了卢梭毁誉参半的一生,介绍了卢梭思想和卢梭美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叛逆者和不朽的精神偶像。

书中的第一章简要回顾了卢梭的生平。自幼丧母,少年时期四处流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酷爱读书,尤其是在音乐方面具有非凡天赋,16岁以后在“妈妈”兼情人华伦夫人十多年的熏陶下,接受了系统的哲学、科学和音乐艺术训练,成长为儒雅的知识青年。离开华伦夫人后,卢梭通过新结识的朋友跻身于巴黎上流社会,先以作曲家身份进入巴黎社交圈,后以《论科学与艺术》和《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两篇征文一举成名。

然而,卢梭很快就与虚饰矫揉的巴黎上流社会分道扬镳,与狄德罗等昔日好友和伏尔泰反目成仇,过起了隐士般的生活,后半生则在受虐的妄想、法国知识精英的排挤、颠沛流离的亡命生涯中艰难度过。作者指出,卢梭之所以树敌众多,最后走入腹背受敌的绝境之中,源于他惊弓之鸟的猜疑性格和一意孤行的乖僻举止。他的名满欧洲,实际上是来自人们的一片讨伐,而现实生活中恶意的诽谤和愤怒的攻击,也加重了他乖戾、孤僻的性情。

作者在第二章中介绍了卢梭的政治思想。卢梭关于文明社会有一个基本观点,文明社会由于它的私有制、贪婪和不平等,破坏了自然状态的纯朴道德和幸福,因此文明人是普遍不幸的。在卢梭的心目中,自由和平等才是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的两个终极性目标。正是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等著作中所蕴藏的那种激进的民主、平等思想,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的巨大精神动力。

不过,卢梭在历史上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因为民主主义者和专制主义者都可以从他那里寻找到理论依据。作者指出,从卢梭的平民主义理想到罗伯斯庇尔、希特勒等人的极权主义实践之间,只有一步之遥,只需将那个抽象的主权者转变为现实的独裁者就行了。平民主义构成了从贵族政体向极权主义转化的一个必要中介,它为等级式社会向极权式社会的过渡扫清了障碍。这就是从卢梭的平民主义理想中衍生出现代极权主义和专制主义的根本原因。作者点评道,卢梭的思想在理论上永远是魅力十足的,但是一旦付诸实施则必定会恐怖万分,18世纪末叶以来人类政治领域中的革命激情几乎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卢梭。

尽管这种衍生出的政治学说与卢梭倡导真正的自由和平等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但这也恰恰说明了卢梭思想的革命性。正如威尔·杜兰特在其巨著《世界文明史》中所指出的:“当(伏尔泰、狄德罗、达朗贝尔等)哲学家正安于现状仅呼吁零星改革特殊病状之际,卢梭却在攻击整个经济、社会及政治秩序,且以他那种彻底个性,更指出舍革命别无他途可循。”

第三章则介绍了卢梭美学。卢梭的《新爱洛伊丝》可谓浪漫主义的开山之作,该书的两大基本特点为崇尚自然和讴歌情感,书中以清纯炽热的爱情感动了18世纪末叶以来所有的浪漫主义者的心灵。19世纪风靡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用自由和美来代替荣誉和功利,用情感的权威来代替理性的权威,用个人的立场来代替国家的立场,而几乎这些要素都能够从卢梭找到依据。

在《浪漫之魂:让 - 雅克·卢梭》这本篇幅不长的小册子里,我们领略到的是思想怪杰卢梭的跌宕一生、政治思想和浪漫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