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青山不负人

——双峰县石牛乡湴田村乡村振兴记略

娄底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浴涛 李爱军

金秋十月,走进双峰县石牛乡湴田村,一眼望去群山如黛、稻海如波,村道两旁绿树成荫、溪水潺潺,一幅幅错落有致、生机盎然的乡村新画卷次第舒展。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山清水秀美丽湴田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我们全村实行垃圾清理责任制度,设置保洁岗位,投放垃圾筒,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投放,每月开展环境治理专项行动……”湴田村党总支书记罗立永对村里这几年来为提升人居环境的举措如数家珍。今年,该村新投放垃圾筒60个,改厕完成100户,设施价值16万多元。特别是加强对5棵300年古枫名木的保护,古树在青山绿水间焕发新颜。该村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把幸福美满的农家新生活和现代农民的新风采呈现在众人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南省娄底监狱驻村工作队队长彭世平(中)、石牛乡人大副主席周慎舟(右)、湴田村党总支书记罗立永(左)在查看改厕工地。

“要想乡村美、环境好,修路是关键。”湖南省娄底监狱驻村工作队队长彭世平从第一天驻村起,就把修路摆在重要位置。为筹措公路建设资金,驻村工作队跑上跑下,先后从后盾单位筹集建设资金40余万元。驻村工作队、联村工作组和村支两委加大对公路建设工地施工质量和进度的督查力度,现已基本完成计划公路建设任务。驻村工作队用心用力用情,积极帮扶村里基础设施完善和环境综合治理,深度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健康管理师本然先生(右)、长沙理工大学教授刘军(左)在宣讲健康知识、糙米文化。

“环境好了,我们糙米基地的产、销、研都有了保障。”长沙理工大学教授刘军8年如一日扎根湴田村,带领村民在多次土壤改良、生态循环种养试验基础上,精心打造100亩鸭稻共生酵素种养糙米基地。刘军介绍,糙米生产跟环境息息相关,生产过程不施加任何除草剂、农药、化肥。糙米经省农科院稻米检测中心检测合格,在农业农村部等部委组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球湘商成果大会上,喜获创新奖。众多脱贫户及其他村民在糙米基地就地从事插田诱虫、人工除草、喷施酵素、喷施有机硒、人工收割、鸭水管理、晒谷包装等工作。糙米产业不仅为村民稳定增收提供了基地,而且宣扬了耕读文化和健康环保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茶叶专家、浪茶董事长肖小浪(左二),湴田村妇女主任李玉兰(右二)带领村民试制乌龙茶。

“我们的茶园早几年前就建好了,但是碍于人才和技术的缺乏,加工技术一直没有提升,导致茶叶的口感和销路上不去。自从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我们茶叶产销实现了逐年提质增效。”罗立永指着上百亩成片的茶园自豪地对记者说。湴田村集体经济茶叶产业拥有百亩茶园,分布在万亩竹海青山绿水之间。自今年开始,茶叶专家、浪茶董事长肖小浪志愿来到湴田村,和村妇女主任李玉兰带领村民夜以继日试制8批次乌龙茶和秋茶,努力拓展茶品种。同时,茶业基地注册“湴田鸡啼峰”商标,优化了云雾黄金茶包装设计。今年完成春茶产值10万元,带动70多名群众、20多名脱贫户参与除草、剪枝、施肥、采摘、制茶等工作,向村民支付茶园土地流转费2万多元,实现基地、村民双增收。村党总支组织委员罗韬等利用抖音平台对茶园生产进行直播,反响热烈。4月份,新华社、中新社对湴田村茶叶产业进行了报道。

“建毫无压力之田园项目,筑乡土情怀之人文时空。”正在规划中的“菖溪荷韵”生态循环农业、民俗旅游、健康教育基地、文化基地,在湴田村菖溪边呼之欲出,将与境内鸡啼峰、滴水洞瀑布群、双江水库风景区交相辉映。这是一个集苗木花卉展示、湖湘文化科普宣教与观光、生态健康生活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据湴田村“自在山房”本然先生介绍,“菖溪荷韵”项目,一是能量循环,取天地之能量,与环境融为一体;二是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三是健康循环,从环境健康到身体健康到生活健康,再回到环境健康。如今文化庭院“自在山房”成为网红打卡地,杖里民俗馆成为全市首家“民俗文化研究基地”,也成为了湴田村文化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

青山绿水、稻田茶园、文化旅游融为一体的湴田村,唱响了“不负青山不负人”的乡村振兴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