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世间的一切有机生物来说,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在死亡面前,众生平等。因为无论你生前是做了有大功德的伟大事业,还是生前狗苟蝇营、奔波一生,却一事无成,最终都会变成一抔黄土,永远消失于世间。

不过,虽然众生死亡平等,但对待死亡的方式却不绝对平等。比如,古代有地位、有钱的人死了之有,会有完好的墓碑,甚至还有很大的墓穴与很多的陪葬品,尤以皇室宗亲等有地位之人为最。而普通的百姓,不说有好的墓穴与昂贵的陪葬品,甚至有时候地位低下连埋葬的地方都不一样。而不同人的死亡,死亡的称呼也不一样,“享年”和“终年”就是如此。那你知道它们的区别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繁复的死亡称谓

死亡是生命的最终走向,没有人可以避免。在现在的医学上,每当一个人死亡的时候,医生都会直接说出病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原因死亡的。“死亡”这样一个直截了当的词,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接受了。

不过,这只是一种自然生命特征的描述,实际上,在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影响下,很多人还是十分忌讳直接说“死”。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但是又传达出“死亡”的讯息,因此就有了关于死亡的各种称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称谓虽然繁复,但是相信很多人即便是没有专门学,但只要听到一些词汇,就知道是什么样的人死了,比如他的地位、职业、宗教信仰,甚至死亡的原因,等等。

比如“殉职”,这种一听就知道死者是公家之人,并且是在工作岗位上因公而死的。而“捐躯”相对于“殉职”,则更加高大,因为它表达的是为国而死。而“牺牲”这个死亡表达词汇,指的是一些特定的群体,属于英雄之死。

通过原因来描述死亡的词汇也比比皆是,比如“罹难”,就说明了是因为遇难而死,而“献身”则表明是因为救人而死的。平常经常听的“横死”这种十分不好的词汇,其实也是一种说明死亡原因的描述词汇,它指的死因祸而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体现地位的,在古时候就有“驾崩”。这是属于描述皇帝之死的专门词汇,而稍微低一级的诸侯或者宫廷后妃要是死了,则用“薨逝”来描述。诸侯下面的大夫、士、庶人则分别用“卒”“不禄”和“死”来称呼。

在宗教信仰方面,也有专门描述死亡的专门词汇,比如很多人看电视或者古代小说,里面对僧人之死的描绘就很常见,称之为“圆寂”,或者说是“西去”。而本土宗教道教对死亡之人的描绘则是“仙去”或者说“仙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除了所谓的职业、宗教信仰等用各种词汇来描绘死亡之外,最为简单粗暴的就是根据人的年龄死亡阶段来描绘死亡。比如存年、亡年、得年等等。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称谓,都是因为我们中国人两千多年来,一直受儒家文化影响,而儒家文化中,“仁义礼智信”是一套自成的伦理系统,我们都必须遵守。

但是,如今我们虽然也受儒家文化影响,但因文化博大精深、内容纷繁复杂,所以很多人根本就不能理解其中真正的意思,甚至记住、区分,比如“享年”和“终年”。

享年与终年

虽然“享年”和“终年”描绘的也是死亡,但是它们还是跟其他的词汇有基本的差别。比如,“享年”和“终年”通常都只在讣告中出现,而像所谓的“圆寂”或者“献身”等,基本上都是口头上陈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很多人会说,“驾崩”“薨逝”这类词汇,也很正式。但是这类词汇,我们现在不用,它们一般出现在古代的诏书上,虽然也是“告”,但带着上位者对下位者的俯瞰。此外,“享年”和“终年”也有区别。

第一个区别就是词性问题,它们不同的词性,决定了使用场合与使用人群的不同。“享年”是敬辞,所以通常描述的人是属于比较尊贵或有地位的人。当然,这不是绝对的,而是根据死者生前所做的事情的影响程度来判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一些在社会方面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每次都会转发讣告,他们在措辞中就会带有“享年”词汇。比如某某一生如何,做出的事情给社会在某方面影响巨大,享年多少岁,众人对其的离世表示深切的怀念等等。

此外,“享年”这个词含有尊敬之意,同时在使用群体上还有年龄的讲究,比如在六十岁以下的人,去世了一般不用“享年”。因为古人讲究“寿”,而在六十岁以下,不称之为“寿”,所以去世自然也不用“享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年”则不含有“敬”的成分,更多时候在讣告中出现,也只是一种客观的描述,不带有主观上的强烈痛心情感。同时,“终年”中的“终”含有全年、整年的意思,所以描述上属于中性的谦辞,一般描述人死亡时的年龄即可,即它适用于所有人死亡时的年龄描述,不像“享年”那样,具有限定的范围和人群。

结语

虽然最后的结局都是死,但自古以来就有事死如生的传统,所以在死亡的规格上与墓葬上不一样,自然对未来往生的追求就不一样。再者,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死亡在世界上虽然和喝水一样常见,但是我们还是十分忌讳直接提起死亡,所以一个人死了,我们不会直接说死了,而是用各种其他称呼来代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死亡虽然称谓多,却也严谨,一个词,我们就可以知道他因为什么而死,或者是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又或者给人们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与感触,因此用以代替死亡的词汇很多,而“终年”和“享年”就是如此,它们描述的社会影响和地位不一样,给人们的感受程度不一样,因此使用的时候要谨慎。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华文化在措辞上的严谨与博大精深,所以更要好好学习,避免让人笑话。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