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市海淀区传承数百年的京西稻,在农业智慧化转型中发生了改变。10月23日,一台无人驾驶的收割机,在上庄镇京西稻智慧农场“示范基地”开镰,技术人员用手机开启了远程丰收。在稻田里,这台无人收割机可自动规划路径,全程无须人工操作,每小时作业面积达到15亩。京西稻智慧农场技术提供方博创联动相关负责人孙祥明介绍,京西稻智慧农场的这片稻田今年收成相比去年有所增加,预计亩产能达到900多斤。
10月23日,在海淀区上庄镇的京西稻智慧农场内,一台无人驾驶的收割机正在进行收割。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京西稻开启智慧化种植管理
京西稻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也是北京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京西稻是海淀区主要粮食作物,2022年,海淀区种植2200多亩京西稻,占全区秋粮产量近一半。自10月20日起,京西稻正式进入收割期,黄灿灿的京西稻与远处的青山呼应,形成了一幅金秋稻香的丰收图景。
无人收割机驰骋在金灿灿的稻田里。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今年,海淀区在京西稻主要产区上庄镇,建立京西稻智慧农场“示范基地”,这也成为北京首个以“技术+服务”三产融合为核心的智慧农场示范区。
在京西稻智慧农场里,智能插秧机无人插秧,智能植保机无人除草、灭虫,智能收割机无人收割,从插秧到收割,逐步实现从传统人工管控,到远程无线智能管控的转变。
这台无人收割机,每小时作业面积达到15亩。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记者从海淀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近年来,海淀区坚持在发展中保护京西稻,京西稻智慧农场是海淀区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的创新探索,下一步,海淀区将持续推动数字农业农村建设。
耕种管收全过程智能化
智慧农场不同于传统农场,在水稻的耕种管收各个环节,都有科技力量支撑。记者了解到,京西稻智慧农场建设了基于物联网的作物精准种植系统,通过农机作业管理平台,规划京西稻数字化生长模型等科技手段的结合,实现智慧农场的无人化种植以及智能化管理。
市民带着孩子观看成熟的稻田。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孙祥明介绍,在京西稻智慧农场种植的405亩的水稻,去年亩产只有600多斤,今年预计亩产量能够达到900多斤。此外,智慧农场在整个水稻生育时期,对影响其品质的光、温、水、气、热等因素实施动态监测,能够进一步提升稻米的品质。
目前,京西稻智慧农场也是国内少数能够实现作业流程少人化、生产全流程数字化的尖端农业项目之一。随着全新的作业和管理方式的应用,生产管理决策能力得以提升,京西稻的耕种管收全过程更加精准化、智能化、规范化、标准化及数字化,逐步打造成为全天候、全过程、全空间可复制推广的无人农场示范样板。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王巍 通讯员 刘飞
编辑 唐峥 校对 卢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