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村水稻文化馆 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稻花香里江西赣州

文/图 杨庆华 陈芳 徐家辉 刘科权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 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 中国三农智库网-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报道:近日,天气晴好,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九堡镇村民纷纷趁着好天气抢收自家种植的早稻。

走进田间地头,一台台收割机在农机师傅的驾驭下来回穿梭,将颗粒饱满、黄澄澄的稻谷尽收其中。坝溪村的几位村民正站在自家的稻田边,看着收割机收割自家的稻谷,田地里大片大片金黄的水稻被卷进机器,沉甸甸的稻穗在机器里翻滚,最后变成一粒粒稻谷,装进袋子里。看到这,村民们脸上露出了丰收的喜悦。

据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暨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消息,年初,该镇早安排早部署,组织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春耕工作,鼓励农民、种粮大户单季稻改双季稻。同去年相比,今年早稻种植面积增加约3500亩,按亩产1000斤计算增产350万斤以上。

预计全镇早中晚稻总种植面积可达2万余亩。该镇领导干部表示,该镇早稻陆续进入收割期,将多方协调收割机械,保障收率。并将收割的水稻,联系好粮食收购商来收购,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切实保障老百姓的种植收益。强调,收割完的稻田,尽快进行翻耕,同时备好充足的种子、化肥等,为晚稻种植做好坚强保障,确保双季稻衔接顺畅。

江西于都发展富硒稻米产业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盛夏时节,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段屋乡的广袤乡野草木葱茏,稻田里的秧苗郁郁葱葱。据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暨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消息:近年来,为打好富硒品牌,持续推进富硒产业发展,于都县段屋乡紧紧围绕推动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对口支援与支持下,立足天然富硒资源优势,结合乡情实际,因地制宜谋划富硒稻米产业发展蓝图,走出一条以富硒稻米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强基础,做好“种”文章

遇见段晓红时,她正在田间地头巡查稻田里的秧苗长势情况。去年,段晓红在段屋乡康梁村承包种植富硒水稻280亩,增收40余万元。今年,她将加大承包种植面积,不仅自己种,还带动更多的百姓种,让富硒稻米成为当地增收致富的好米。

段屋乡土壤资源丰富,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圈定的富硒农业产业综合开发适宜区。围绕打造“富硒水稻种植示范乡”的工作目标,在围上、康梁、严岗等三个基础条件比较好的自然村先行开展富硒水稻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示范带动全乡富硒水稻种植,以“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带动农户一起打造富硒农业,发展生态产业链,引导种植观念由重“量”向重“质”转变。通过创建示范基地,实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引领农户共同致富。

强基础,做好“种”文章。段屋乡自筹资金60万元,赶在春耕生产前建成了全县首座水稻机械化育秧中心,可实现单季供秧服务面积早稻3000亩,中晚稻各5000亩,破解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瓶颈,加上机械化插秧技术,每年就能为全乡节省100万元的成本。

抓合作,搭建“管”平台

走进段屋乡严岗村,两台日烘干量30吨和两台日烘干量15台的现代化烘干设备“巍然屹立”“蓄势待发”……2021年11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自然资源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诚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支持段屋乡建成日烘干量90吨富硒稻谷烘干厂。不但帮助当地农户解决了稻谷烘干难的问题,还可以带动农户增收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粮食烘干机械化是保障粮食安全‘最后一公里’。”严岗村党支部书记肖有盛说,以年烘干量6000吨测算,烘干厂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至少50万元的经济收益。

抓合作,搭建“管”平台。段屋乡坚持向外引智强农,着力打造数字农业。加强与中化农业于都中心、江西科沃农业技术服务公司、于都县家庭农场协会等行业和组织的沟通交流,深化协同合作,通过引入社会化服务,推进富硒水稻生产设施化、机械化、绿色化、数字化,逐步实现生产体系现代化。

引入遥感巡田、气象分析、病虫害预报、动态演示等现代农业和数字农业新技术,从科学和技术层面加强富硒水稻种植的管理与服务。同时,借助智慧农业系统,搭建起农业生产档案记录平台,做好富硒水稻长势及生产过程全记录,为后端质量安全溯源提供数据支撑,并开展富硒稻谷产品认证,实现粮食提质增产和优粮优价。

促销售,拓宽“卖”渠道

“早稻开镰的时候,收购车直接开到了田里。”段晓红说,去年夏天,她的近30万斤富硒稻米供不应求。拓宽“卖”的渠道,段屋乡党委、政府借力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对口支援优势,与南昌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密切联系,探索粮食网上交易新路径。去年,得益于富硒稻米的增产增收,严岗、围上、康梁三个村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突破50万元大关。

今年年初,段屋乡以村集体合作联社的名义注册成为国家粮食网上平台交易会员,并成功实施了一次粮食网上模拟交易,拓展了线上售粮新渠道,打通了流程,扩展了客商,为后期开展早稻、优质中晚稻和富硒大米线上交易积累了经验。同时,借助“于都硒”的公共品牌效应,启动了具有段屋乡地域特色的“铜锣湾”商标注册和品牌创建工作,后期还将积极开展富硒大米及衍生品的研发,努力提升品牌影响力。

“让富硒稻米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好米。”段屋乡党委书记谢慧说,下一步,段屋乡党委、政府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富硒产业发展战略,按照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的总体思路,在现有烘干厂、机械化育秧中心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着力打造段屋乡粮食产业综合体,补齐产。

南康区“村企共建”研学基地

教育赋能乡村振兴

文/图 黎彬/钟舒芸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 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 中国三农智库网-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报道: 近日,赣州市南康区隆木乡樟村的“水稻文化馆”内,热闹非凡。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来自该乡乃至周边学校的学生,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一批又一批的前来做研学活动,学习粮食生产相关知识,了解世界各地水稻文化。“在我们的水稻文化馆内,学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比如说各地的水稻种植文化,水稻文化的起源,以及水稻从播种到收割期间的各种流程等。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其他农作物相关介绍,以及各种传统耕作工具,器物等。每个时间段,学生根据水稻种植节点,还可以跟着导游和乡里农夫亲身体验耕作的喜悦。”说起水稻文化馆,该乡党委副书记黎彬满是喜悦地说。为进一步发挥自然资源优势,隆木乡党委、政府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发展策略,该乡樟村的“水稻文化馆”的正式开馆就是其中一个鲜明例子。

据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暨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消息:樟村地处该乡中部,距离隆木圩镇0.5公里,自然资源环境秀美,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素有“稻花香里”之美誉。为进一步扩大村集体经济,打造地方特色旅游文化,该乡主要领导多次到各地调研考察,最终形成了一整套实施方案,最终建成“水稻文化馆”。

樟村的“水稻文化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完美融合了文化、旅游、农业等地方特色,充分利用村内闲置院落,是一个充满现代化的以农耕、国学、手工等传统水稻文化的研学体验基地,集文教结合、旅教结合,从开始,就得到了村民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取得了较好成效。

自运营以来,“水稻文化馆”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来自乡里乃至周边的中小学生,为孩子们提供了快乐的研学之旅。目前,已累计接待1000多名学生,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也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到农耕的不易,与粮食的珍贵。在“水稻文化馆”研学基地落成以来,樟村以及成为了周边的明星村,让这个从前冷清的乡村热闹了起来。

不时的看见,田间地头,总会有带着欢歌笑语的孩子,在体验自然农业技术,或者大声讨论着他们的收获。据了解,该村“水稻文化馆”“研学基地是村集体和村民以入股形式开展的一种合作模式,以公司化运作,在带动村集体经济壮大和村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学习传统文化、农耕文化的基地和平台,让孩子们了解农作物是怎么生长的。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研学游”已成为当下的一个热词。如今,樟村富有特色的研学基地不仅吸引了大量人流,还探索了一条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促进了乡村产业发展,激发全域资源活力,推动乡村经济壮大。

樟村水稻文化馆 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稻花香里江西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