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廖艳霞

8月8日,骑行39天后,57岁的湘乡“娟姐”刘娟兰终于从湘潭顺利抵达拉萨布达拉宫。这是她第三次远赴西藏。她说,三次西行,皆因热爱!

“娟姐”喜爱户外和旅游。还记得2015年5月,“娟姐”第一次西藏之行,是被那里绝美的风景吸引。她和长株潭三地30名山友沿318线自驾去西藏。这一行,她被蓝天白云下与美景极度不符的垃圾所震撼。旅行结束后,她心里留下一个执念——再去西藏,一定要去做点什么。

退休第二年的2021年3月,当“娟姐”获得到美丽公约西藏林芝鲁朗志愿者基地参加志愿工作的机会时,她毅然放弃了返聘机会,去西藏从事文明旅游志愿服务工作。在这里,无论是艳阳高照,还是暴雪冰雹,她忍受着高反和严重感冒,在西藏捡拾垃圾,传递蓝丝带,宣传文明旅游理念。两个月的基地工作结束后,她又踏上了徒步西藏的征程。她在西藏徒步并沿途捡拾垃圾,两个多月后,抵达新疆。

自驾太快,徒步太慢!”两赴西藏的“娟姐”总觉得,对于西藏还有遗憾。今年7月1日,她和四名骑友踏上了第三次西行之路。这一次,她们骑行39天3600公里,前半个月从湖南、湖北骑行到重庆,后面20多天都在藏区骑行,沿途体验了不同的原生态藏族风情,感受到了藏族同胞的热情。

“她们的热情和无私帮助让我很感动。”“娟姐”说,沿路表达祝福的藏语“扎西德勒”一直伴随着她们。记得去西藏的第30天,骑行在海拔4676米的斜嘎拉山垭口,在蓝天白云之下,她远望雪山,寒风猎猎,心都要跟着飞起来了。骑行10多公里后,却遭遇到G317上著名的“逆风”,下坡也需要踩,慢慢地,她只觉自行车开始摇摆,轮胎“罢工”了。失落沮丧时,是当地村干部骑摩托车跑了很多地方,气喘吁吁给她送来打气筒打气。一路上,轮胎反复漏气,当地善良的藏民沿途给她的车轮打气,带给她感动,给她骑行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骑行是最锻炼毅力的方式。”“娟姐”说,骑行路上,有时候晚上严重睡眠不足,第二天还得骑行一百余公里,整个人迷迷糊糊,很吃力。在翻越武陵山脉的一天中午,她头顶烈日,路面热浪反射,阳光简直要把她烤熟了,她实在难以坚持。休息调整后,她靠意志继续坚持前行。翻过垭口进入一个叫陈家河的小镇,大风起,一场大雨不约而至,暑热褪去,她的活力也跟着回来,上坡下坡不再害怕,速度也快了起来。“原来骑行也像人生,挺过去了,会有一段很长的坦途。”骑行途中,她欣赏了美景,也领悟了人生。

“自驾来去匆匆,只觉得西藏美,却没有深入体会;徒步西藏,走得很慢,视野不开阔,见到的风景和人都有限;去西藏,骑行刚刚好!”“娟姐”说,三次西藏之行,丰富了她的人生阅历,深深为祖国的美丽富饶、繁荣昌盛而骄傲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