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江县把以工代赈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要抓手,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培育扶持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谱写出了一幅幅生动的发展新图。

兴产业:以工代赈项目 撬动绿水青山“变现”

7月下旬,合江县荔江镇团湾村丁山脚下的100余亩辣椒进入丰收季,在原先不起眼的边角地、撂荒地里,大大小小的辣椒挂满枝头,形成一片红与绿交融的独特风景。三三两两的村民,穿梭其中采摘着辣椒,很快就装满了提篮,丰收的喜悦洋溢在他们脸上。

“小辣椒”带动“大发展”,是今年合江县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之一,也是该县通过以工代赈项目带来产业变革的缩影。

“我现在一个月有两三千元收入,离家又近,这样的机会,以前想都不敢想。”荔江镇团湾村十组村民董礼琼告诉记者,村里的辣椒基地开工建设后,她成为家门口的产业工人。“家人在一起相互照应,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有女不嫁丁山坡,磨儿不响不烧锅”,一句顺口溜,形象道出了丁山原先的落后面貌。荔江镇的丁山区域地处赤水河畔,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该地出产的辣椒品质好、产量高。荔江镇在建制改革之前,实录片区有一红一黑两张名片,红的就是丁山辣椒,黑的则是实录黑山羊。然而,因基础设施滞后,丁山辣椒产业一直形不成规模、走不出大山。

如何擦亮丁山辣椒名片,让其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法宝”?以工代赈项目成为荔江镇产业破题的关键。

据了解,荔江镇2022年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以工代赈项目总投资435万元,硬化公路1.9公里、综合整治山坪塘4口、新建蓄水池3口、新修灌溉渠道3公里、整理土地100亩。项目建设地团湾村和慈竹林村顺势发展荔枝套种辣椒产业,并通过建立“企业+村集体+农户”的“1+1+N”模式,探索“长短结合”的利益联结方式,实现企业、村集体和农户共赢。

如今,项目建设带来的乘数效应和集聚效应,不断推动丁山辣椒产业延链补链,团湾村已建起了辣椒加工作坊,用丁山辣椒生产辣椒面、油泼辣子等特色农产品。

对于项目建设地的发展,荔江镇还有更长远的打算。

“这里赤水河环绕而过,我们将紧抓赤水河流域生态价值实现试验区机遇,高标准打造有机农产品示范农业园区,作为原料供应基地积极融入川渝特色农业产业带,打造赤水河流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典范。”荔江镇副镇长左英说。

补短板:连通致富路 助推产业结构“升级”

“路通了,就可以把竹林里的竹子和竹笋拉出去卖了,我非常期待。”站在自家的院坝边,望着4米多宽的水泥路面从火烧坡(小地名)穿过山林向正坝(小地名)延伸,凤鸣镇金龙湖村黑坪子聚居点村民晏永开计划着把家里的竹林打理好,争取卖个好价钱。

2019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晏永开搬到了黑坪子聚居点。今年5月,从火烧坡到正坝约1.6公里的山路作为合江县凤鸣镇2022年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以工代赈项目动工建设。晏永开参与了道路建设,他说:“我在工地负责打混凝土,一天能挣200多元。”

“金龙湖村一共有10个组,其中一组至九组位于山巅的正坝,十组在黑坪子聚居点。因为正坝和黑坪子聚居点火烧坡之间约1.6公里的盘山公路没有修通,村民需要绕行近一个小时,出行、办事都特别不方便。不仅如此,金龙湖村森林覆盖率超过98%,山多地少,竹林资源丰富,因为道路不便,村民守着大山丰富的资源却过着苦日子。”市国资委派驻金龙湖村第一书记陈阳说。

以工代赈项目给金龙湖村带来了转机,合江县凤鸣镇2022年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以工代赈项目实施新硬化宽4.5米长2.2公里道路并完善配套设施、新建山坪塘2口、新修渠道3公里,整理土地138亩,建设地点位于黑坪子聚居点附近,补齐了金龙湖村基础设施的短板。

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改善,陈阳打算以此为契机,为村上未来发展做一些加法:“充分利用整理的138亩土地,开发一些农旅配套服务项目,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而在凤鸣镇副镇长陈南芳看来,这条1.6公里的公路不仅对金龙湖村有特别的意义,对凤鸣镇来说,也同样重要。因为,随着这条道路及配套设施的完善,镇里两个重要的旅游点金龙云海国际康养度假区和金钗桫椤谷得以串联起来,形成凤鸣镇的产业环线。作为合江县金钗石斛核心产区,从2014年起,凤鸣镇已在全镇发展了金钗石斛2.5万亩,带动了凤凰村、新洋村、金龙湖村等多个村组群众增收致富。

“相信在未来,这条产业环线会串起更多的产业项目。”陈南芳说。(来源:泸州日报新闻客户端 刘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