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中国人历来重视家庭,家和万事兴。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不少名门望族,比如曲阜孔氏家族、琅琊王氏家族和邹城孟氏家族。那么,你知道在中国历史上,出宰相最多的是哪个家族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省运城闻喜县,汉唐时期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繁荣鼎盛,名人辈出。在闻喜县历史上,最出名的家族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家”的裴氏家族。因为闻喜县位于山西境内黄河之东,汉朝时期属于河东郡,因此,裴氏家族也称“河东裴氏”。

史书上说,裴氏家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兴,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而存”。家族中被正史立传和记载的有600余人,七品以上的官员有3000多人。根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公爵89人,侯爵33人,伯爵11人,子爵18人,男爵13人,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驸马21人等。因此,裴氏家族所在的闻喜县裴柏村也被称为“宰相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汉时期,裴氏家族开始在政治舞台上崛起,隋唐时期达到鼎盛,五代以后,裴氏家族虽然衰落了,但明清时期仍然有不少人中过进士。像裴氏家族这样,鼎盛时期达800年,持续兴旺了2000年,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裴氏传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秦国公子鍼。秦之后的三百年间,史书上没有裴氏家族的记载。两汉时期,裴氏家族逐渐展露头角。西汉时裴盖担任水衡都尉、侍中,这是裴氏家族第一个登上政治舞台的人。东汉时裴遵和裴岑担任过敦煌太守。裴遵的曾孙裴晔迁居闻喜县后,裴晔的儿子裴茂被任命为尚书令,这为家族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晋时期,裴氏家族在政治上的发展突飞猛进,不到半个世纪时间,祖孙三代五人出任宰相。裴茂有三个儿子裴潜、裴徽和裴辑,而裴氏家族的辉煌就始于裴潜,他是第一个被正史立传的裴氏族人。《三国志》中记载,裴潜做过曹操的军事参谋,他足智多谋,曹操建立魏国后,任命他为尚书令,他是裴氏家族的第一个宰相。裴潜的儿子裴秀、侄子裴楷,并列成为晋朝的宰相。之后,裴秀的儿子裴頠、裴楷的儿子裴宪,也先后担任过晋朝的宰相。

南北朝时期,裴氏家族诞生了不少杰出的将相能臣,如“三河领袖”裴骏、“三河冠盖”裴宽、“独立使君”裴侠和“史学三裴”裴松之、裴骃、裴子野。

裴氏家族在唐朝时期进入鼎盛,在唐朝289年里,裴氏家族出了17位宰相,这其中有帮助李渊起兵的裴寂,把山东归还唐朝的裴矩,武则天时期的裴炎、裴居道、裴行本、裴谈,开元时期的裴光庭、裴耀卿,中兴时期的裴度和之后的裴休,因此,人们也将裴氏家族称为“宰相世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唐朝时期,裴氏家族还涌现出了一大批尚书、节度使、将军、都督、刺史等官居高位的人,还出了10个驸马。名相裴度是裴氏家族的代表人物,他是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是四朝元老,朝中重臣。五代以后,裴氏逐渐衰落,不过还有大人物出现过。

古往今来,许多人都很好奇,为什么裴氏家族能够出现这么多高质量的优秀人才,这个家族的教育到底有什么奥秘?为了探寻其中的秘密,还有人专门跑到闻喜县裴柏村寻找答案。

明末大儒顾炎武就曾拜访过裴柏村,而后总结出裴氏家族兴旺的三个原因:联姻、世袭和自强。归纳为这三个原因也有一定道理,与皇室联姻,官爵世袭确实是裴氏兴旺的重要因素,但在我国古代,世家大族兴衰沉浮、起起落落也是常有的事。像裴氏家族这样兴盛了800年,除了时代与制度的因素,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裴氏家族的家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裴氏的家规分为两部分——《家训》和《家戒》。裴氏《家训》有十二条:

敬奉祖先,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协和宗族,敦睦邻里,立身谨厚,居家勤俭,严教子孙,读书明德,淳厚戚朋,慎重言语,讲求公德。

裴氏《家戒》有十条:

毋忤尊亲,毋辱祖先,毋重男轻女,毋事赌博,毋为盗窃,毋贪色淫,毋吸烟毒,毋酗酒好斗,毋忘本崇洋,毋入帮派。

《家训》从正面宣传引导,《家戒》从反面警示告诫,核心思想总结为:“重教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这16个字是裴氏族人的行为规范,是裴家的家风。欧阳修认为,良好的家风是裴氏长盛不衰几百年的主要原因,裴氏族人正是用这16字家训,时时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持家族发展兴盛不衰。

家训第一句“重教守训”,重视教育、遵守规则是裴氏家族兴旺百年的基础。裴氏族人自幼博览群书,他们不是靠门第和姻亲,而是靠真才实学出将入相的。武则天时期的宰相裴炎,少年时每逢假期,别人就只顾疯玩,只有他坚持读书不倦。长大后,别人举荐他做官也被他以“学业未完成”为由拒绝,最后,他通过刻苦攻读考取功名进入仕途。裴氏族人以自己求取功名为荣,以世袭爵位为耻,这就是顾炎武总结的“自强”。严格的家教和读书风气,让裴氏族人有了日后功成名就的基础。

第二句“崇文尚武”,很多家族或者出文臣,或者出武将,很难出全才。但裴氏家族却鼓励族人做能文能武的全能型人才。历史上,裴氏出过59位宰相和59位大将军,文臣和武将数量一样多,说明裴氏家训中“崇文尚武”的思想在真正发挥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文臣和武将以外,裴氏中还出过法学家裴政、裴耀卿,外交家裴矩、裴世清,史学家裴松之、裴子野,地图学家裴秀,小说家裴启,书法家裴休,画家裴宽等,优秀的裴家族人在各行各业全面发展、百花齐放。

第三句“德业并举”,就是事业德行兼修,建功立业很重要,品德修养也很重要,有德行的人才能成大事。

最后一句“廉洁自律”,裴氏虽然是富贵人家,但却要求族人节俭朴素,为官清廉。尚书令裴潜临终前留下遗言,死后丧事从简。“独立使君”裴侠,为官时刚直不阿,勇于揭露贪腐之吏。唐代裴宽为人清正廉洁,拒收贿赂。有一次,有人给他送鹿肉,知道裴宽可能当面不会收,悄悄地放下就走了,裴宽不知道怎样把鹿肉退回,就把鹿肉埋起来,一口没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裴氏家规中还规定了裴氏族人贪污腐败,死后不能葬入祖坟。裴氏族人不敢踩这条红线,因此,裴氏家族很少出贪官污吏,也几乎没有奸恶之人。

裴氏“一门将相”的辉煌历史令人羡慕不已,裴氏的家训家风更值得后人重视和思考,家风好,家道兴盛、和谐美满,弘扬优良家风,是建设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