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再见》 左远红
(四则)
表情包
一生要消耗多少表情?/不乏真心流露,/也有掩饰和虚以委蛇,/好在可以锻炼面部肌肉,/防止面瘫。
自从有了你,/压缩至包里的大把表情,/我就把情感的开关拧紧,/让符号替代真情与实意。/渐渐的,除了龇牙,/只会傻笑,/朋友们说,/症状似老年痴呆。
这是我之前写的一首短诗,调侃表情符号在网络空间的泛滥。其实,表情包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符号,是聊天的万能工具——不知道说什么的时侯,不知道怎样说明自己的微妙情绪时,你总能找到合适的表情包作为替代。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得感谢表情包,感谢表情包的创作者们。
表情包流行于互联网,本质上是流行文化,搞笑,夸张,多元。据百度,最早的表情符号“:一)”出现在1982年9月,时下表情包已经占据了我们聊天记录的70%。2016年度,“表情包”曾列入中国媒体十大新词。
过去,表情包属于年轻人的专利,现在愈来愈多的老年人,也能熟练运用表情包了。但我发现表情包也有代沟。老年人使用表情包比较单一,按使用频次排列:1,笑脸;2,龇牙;3,竖大拇指;4,抱拳。
时下,表情包层出不穷,有专用网站,斗图网、表情吧等。不过,由于人们对表情包含义的理解各不相同,因此也常常出现双方理解上的偏差,闹出笑话,闹出矛盾。依我之浅见,对表情包不必太过当真,我们,尤其是青少年,日渐迷失在表情包的海洋里,用语言沟通的能力被弱化,倒是需要警惕了。
渐渐的,酒友少了,微友多了。我知道,朋友圈里的不都是朋友,公众号表达的也不都是公众的意愿。
可点赞好比倒酒,喝不喝都得倒上。点赞也好比敬酒,宁落一巡,不落一人。微圈里也有潜规则,点赞是相互的。你要想获得人家的赞美,就要不吝啬赞美人家。
有一哥们儿告诉我,点赞,是他乐此不疲的日课,似圣上批阅奏章,有君临天下的快感。我曾在故宫参观过清代奏折展,朱批常见“知道了”“朕心甚慰”“已读”。当然,对于垃圾奏章,圣上的批示也是不屑和贬斥的,比如乾隆就曾在大臣所写的不通的奏折上直接批上“放你的屁”四个字。
据社会学家研究,点赞,于浮澡的社会,有镇静泄火之功效。我发现经常点赞的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就像青城山下的白素贞,对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许仙,有不管不顾的爱。当然,点赞群发就有些廉价了,还容易忙中出差,人家发讣告,你也点赞。至于拉票助选,制造人气,挣流量,风尚如此,你又能说什么呢?
快节奏,得青年人青睐,老龄社会,与慢生活相适。到了一把年纪的人,都是风雨中走过来的,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节奏都逐渐慢了下来。“快手”却唱反调,它说要在这个世界上得到什么,要眼快、嘴快,最紧要的是手快。这不,还嫌不够快,又推出了一个“极速版”。
可警方却反复提示,线上线下,嘴甜、手快的往往是电信诈骗。的确,常识告诉我们,植物和动物长得快了,就不好吃,没营养,就容易含有激素和副作用。哲人告诉我们,悠着点,慢着点,十分聪明用五分,留下五分给子孙。
脉博跳得过快,易患高血压,而高血压恰恰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有人认为安静与缓慢是生命的最好状态。成长,比的是快;死亡,比的是慢。人啊,总在快慢间纠结。
学者楼宇烈主张人生应不苟为(唯贵当),不刻意(顺自然),不执著(且随缘),并自命斋号“三不堂”。作为后学,余深以为然。要有与功利时代保持格格不入的勇气。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