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近年来,广西崇左市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立足边境实际,强化课程统筹、方式统筹、渠道统筹、保障统筹“四统筹”,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提质增效。

推进课程融合,让民族文化学习有内容

一是分层次推进民族文化教育。以独立课程落实自治区教育厅等四部门《《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的内容,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设置具体教育内容,小学高年级、初中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课各学段不少于 12 课时,初中在八年级开设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课,高等教育阶段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到课程思政实践中,把不同学段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依据不同学段设置了民族知识启蒙、民族常识、理论政策教育的内容。

二是分学科融入民族文化内容。针对不同学科融入不同民族文化,如把民族音乐、民族特色建筑、国学等元素分别融入音乐、绘画、语文等学科课程内容,利用学科教材与教材之外的民族元素可以共通的特点,使教材和民族文化资源形成互为素材、互相补充的资源,真正让学科教学成为实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渠道。如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小学美术课《“青出于蓝”民族扎染实验室》的教学融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的技法,并在2021年获得广西中小学创新、特色实验室优秀案例。

三是分特色推进校本课程开发。根据本地独有的天琴艺术、花山岩画文化遗产、民俗文化霜降节等不同地域民族文化探索开发特色课程,整合教育资源,把民族艺术、民族体育列入学校校本课程,进一步丰富民族文化课程资源,让课堂教学有“本”可依,让学生深受喜爱,培育学生民族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

推进课程改革,让民族文化教育有方法

开展嵌入式教学。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课堂教学重要内容,在小学高年级、初高中开设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课和书画、民族舞、古典舞、古诗词诵读赏析、国学文化展示等选修课程,各级各类学校每周开展不少于一节民族传统文化课程。

开展沉浸式教学。依托边境独特的文化资源,带领学生到壮族博物馆开展现场教学。拓展课程外延,把爱好壮剧的家长请进校园,给孩子们说戏、唱戏、演戏,让孩子们亲身感悟到地方戏曲的魅力,从而对壮族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沉浸式教学,更直接地了解民族文化知识的内涵,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学生产生民族共情感。

开展体验式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推出暑期素质拓展训练、农耕文化体验式教学、农趣园劳动教育和法治互动游戏等的真实场景,将学生从课堂教学引向田野和社会生活思考,让孩子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化生活的能力。

搭建交流平台,让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有机制

一是建立边境教育对口支援机制。落实边境地区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搭建高校-教育行政部门-受援学校-支援学校交流平台,组建14个教育教学改革指导专家团队。推进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南宁师范大学与崇左市4个边境县结对帮扶,促进双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建立粤桂教育协作机制,聚焦巩固拓展边境民族地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党建引领教育振兴工作,推动广东江门-广西崇左两市教育协调、协同发展,继续加强崇左市边境4县与广东省江门市进行教育协作,共12所中小学与江门市13所中小学结成结对帮扶,互派96名教师支教和跟班学习,积极开展两地交流学习活动,促进两地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发展。

二是建立校地融合发展机制。推动驻地高校与当地政府签订《校地合作框架协议》,搭建“校地合作”平台,为民族地方发展提供48项智力服务,打造了一批如“扶智工程”“电商助农”“民族地区驻村书记”等社会实践活动品牌。2021年以来,驻崇高校累计开展民族文化教育活动超1.2万课时,服务超50万人次,助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加速推动教育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校地协同合作成为广西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新样本。

三是建立民族文化互动交流机制。定期组织各民族学校与区内外民族学校交流会话,推动壮族和全国各地民族开展互动交流,结对共建、增进友谊。借助崇左电视台这一载体用壮语唱山歌的形式将崇左文化传播于世界各地促进民族文化交流。

整合各方资源,确保民族文化教育工作有保障

一是打造民族教育团队。以民族文化传承人、党员教师、青年教师为主体,组建天琴弹唱、壮锦编织、民族体育小组等民族文化教学团队。实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师培训工程,培育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名师,解决了日常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师资问题。利用非遗天琴艺术、壮锦杰出传承人的优势资源,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每年培养一批民族文化接班人,推动民族文化有人传承。2021年来共举办各类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培训班4期,培训教师225名。

二是打造民族团结教育基地。通过政府划拨、部门资金整合、学校自筹等方式,因地制宜,先后在校园中建设民族文化长廊、体验馆、陈列室、博物馆等,展示民族文化、民间习俗等内容,多形式宣传民族文化精髓。依托龙州起义纪念馆、左江花山岩画、龙州天琴文化艺术、崇左壮族博物馆等建成一批以红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劳动教育为特色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现有国家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4个,自治区级5个,市级15个。目前市本级已建成1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1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社会实践基地,1个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站,7所学校获崇左市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黄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