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在中国人眼中是重要之事,讲究色、香、味、形、补的搭配,喝酒必须有搭配的食物,自古下酒的食品,统称"饮储"。一为清品,比如鲜蛤、糟蚶、酒蟹之类,二为异品,熊白、西施乳之类。三为腻品,比如羔羊、炙子鹅类。四是果品,比如松子、杏仁之类。五为蔬品,比如鲜笋、春韭之类,“秋风起,蟹脚痒... ...”最适合的正是清品中的——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蟹与酒的不解之缘】

《本草纲目》记蟹肉味咸性寒,自古便有蟹佐酒的传统。螃蟹下酒,是自古流传下来的文人传统,自带一种高雅闲适的意趣。蟹性寒,酒可解之,故蟹酒相连,最是自然而然。毕卓《世说新语》有载: “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李白《月下独酌》:“蟹鳌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苏东坡嗜蟹成癖,更有以诗换蟹的逸文,“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尖团,即螃蟹,古称),文豪以诗换蟹,对蟹的喜爱可见一斑,难怪会发出“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的感叹!有酒有蟹,夫复何求?肥蟹佐酒,看似理所应当,却大有讲究,不是所有酒都适合与之相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古有黄酒配蟹的传统,这因为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之一,因酿酒技术有限,商周直到元代之前,古人几乎饮用的为黄酒、米酒。而黄酒有舒筋活血的功效,性温,与蟹的寒气相中和,不仅不”喧宾夺主”,其柔和醇香的口感反倒为蟹“增鲜提味”,使蟹更为鲜甜。

【“温凉互补”头号CP】

秦观曾在《饮酒诗》中写道:“左手持蟹螯,举觞属云汉”。可见食用螃蟹与饮酒就是相辅相成的双生子。因为蟹寒,古人习惯用黄酒来驱寒,时至今日,随着酿酒技术与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作为配蟹的酒也应该有所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在抖音上获百万点赞的,资深媒体大V“老柴说”,在视频里教大家如何吃蟹,其中推荐以劲酒搭配秋蟹为最佳CP,因为劲酒9味主要药材、2大核心技术、3类活性成分,劲酒与大闸蟹组成“温凉互补”的好搭档;温暖了食客的胃,充盈起欢聚与谢意的心,一起吃蟹的日子却很暖;暖上加暖的。但,就像那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秋蟹肥美也不能贪口,需要定时,若4两母蟹1只为最佳,搭配劲酒既体会美食美酒的日子,又能食补。

秋季是饮食丰硕的季节,也是赏景而曼妙的季节。“蟹正肥时秋色老,满树霜红正好看”,或许,这个秋季,因此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