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以来,随着《见面吧就现在》《东北插班生》《当你年少时》等作品的集中上线,分账剧第四次成为了今年业界的焦点话题。
前三次,分别是第一季度《一闪一闪亮星星》上线时,以6500万制作成本激起的“史上最贵分账剧”讨论;接着是7月《我叫赵甲第》公布票房破7000万时,引发的对男频分账剧的市场想象;第三次,则是8月爱奇艺宣布将逐渐把甜宠赛道交给分账剧时,引起的行业震动。
四轮讨论,只有这一次是因为口碑发酵引起的。集中在9月上线的这三部剧,体量并不超群,但却在各自的分支领域都做到了十足成色。
《见面吧就现在》是纯粹的都市甜恋剧,没有脑洞的奇幻设定,但超群的影像“氛围感”让它突出重围;《东北插班生》是纯粹的校园喜剧,东北人闹澳门的“高概念”在同名网络电影中就得到过验证,搬到剧中同样好用;《当你年少时》则是纯粹的怀旧青春剧,海边小镇五位高中生的赤诚友谊、朦胧爱情,被主创拍出了乌托邦的感觉。
没有突破类型边界的任务,也没有上价值的负担,这三部剧凭借纯粹赢得了不错的口碑。
因为分账剧的TO C属性,相较于分账票房、用户黏性,口碑一直不是这个赛道最看重的指标。但当这些品相不错的作品集中上线后,不少人看到了口碑分账剧在票房之外的厂牌价值、IP价值,甚至“造星”能力。
是不是分账剧的口碑“奇点”就要到了?我们整理了今年以来豆瓣评分6.0以上的10部分账剧,发现有些趋势确实越发明显。
出圈“甜宠”厂牌呼之欲出
甜宠有套路,但不只是套路。捋完今年的分账剧口碑之作,就很容易理解爱奇艺为什么会做出逐渐把甜宠赛道交给分账剧的决定。
一来,甜宠剧确实是观众用脚投票,选出来的刚需“干粮”。
在今年豆瓣评分破6的10部分账剧中,纯粹的甜宠剧占了6部。剩下4部,则是带点男频色彩的《东北插班生》,性别视角相对平均的《当你年少时》,带有电竞元素和相当比例的游戏动作场面的《瞄准你的未来》,以及甜宠、悬疑半对半的《一闪一闪亮星星》。这四部剧里也不乏甜宠元素,只是叙事重心并没有完全放在甜恋上。
豆瓣评分算是靠谱的舆情晴雨表。观众愿意移步为这些剧打分,且评价相对温和、客观,说明对这类剧有稳定的偏爱。
二来,当剧集正规军对“甜宠”取向还持有保留态度时,分账剧玩家们已经在逼仄的赛道中,修炼了一身非凡的“甜宠”功夫。
如果跟同期的定制、版权甜宠剧相比,分账甜宠剧一直在迎着观众的“痛点”冲锋。
比如,当定制、版权甜宠剧还在把主要精力放在平衡男女主咖位、满足平台演员偏好时,分账甜宠剧就已经把CP感放到创作的首位。既然都是观众不熟悉的新人演员,那就干脆放开手选年轻、本色、好用、有火花的主演。
等到定制、版权甜宠剧也开始把CP感放到第一位时,分账甜宠剧又开始拼起了恋爱“纯洁性”。双向暗恋加初恋、青梅竹马再相会是常规操作,如果不行的话,还有贞洁上锁的先婚后恋。
到了近两年,优质的甜宠分账剧已经不复印象中的笨拙,开始追求起了“氛围感”。备受剧迷追捧的导演猫的树,便是“氛围感”甜宠剧的干将。这也带出了第三个趋势——“甜宠”分账剧厂牌的出圈倾向。
今年豆瓣6分以上的10部分账剧中,四月中上线的《明天也想见到你》和九月上线的《见面吧就现在》第一出品方都是杭州有意司。这家公司由“网红”导演猫的树创立,这两部作品他也分别担任了监制和导演。
说猫的树是“网红”导演,一来因为他本就是“网红”出身。2015年前后,他开始在秒拍、美拍、微博等平台上传自制微电影,以文艺、清新的画风引发网友关注。2016年,他因网络积攒的关注度,成为了欢娱影视的签约导演,由此开始转战长剧拍摄。
二来,是他近两年的代表作,又形成了一种被观众定义为“氛围感”的“网红”甜宠风格。细看他2020年打破爱奇艺分账剧票房纪录的《如此可爱的我们》,和今年备受好评的《见面吧就现在》,会发现他特别偏爱景深浅、前景遮挡的画面,同时韦斯·安德森式的对称构图、框架构图,以及插画感用色也被猫的树活学活用。
在这种极致唯美画风的加持下,《见面吧就现在》被不少剧迷评价为今年最好的纯爱剧。按照这样的舆情发酵走向,“有意司”这个甜宠分账剧厂牌离“出圈”,应该不太不远了。
网络电影和分账剧的打通
在今年的口碑分账剧中,网络电影IP《东北插班生》的改编剧让人眼前一亮。
2017年,网络电影《东北插班生》凭借666万票房收入,进入了爱奇艺回报率前20的名单。但除了回报率可观,这个讲述东北黑帮之子王虎闯荡台湾高中的故事,看起来怎么都不像能改成网络剧的样子。
但在今年的剧版《东北插班生》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主创对“黑帮”“台湾”等元素的彻底消毒,还看到了有效的校园爱情线植入,让这沙雕故事变得男女通吃起来。
说起网络电影改编分账剧,《东北插班生》并不是第一部。但要说比较熨帖成功的,它算得上第一梯队。《东北插班生》的改编成功,突破了“网络电影男性向,分账剧女性向”的刻板印象。它找的共享元素是喜剧,找到的模式共通点是TO C营销方法。
打开了思路,分账剧的衍生发展之路就有了更多可能。
一些经过网络电影验证的,没那么“甜宠”的口碑之作,也可以拿到分账剧中二次开发。比如网络电影《东北警察故事》系列,像“唐探”IP那样,开发一个剧集版并非不可想象。同样,一部不够“甜宠”的分账剧,考虑到它横向转化为网络电影的可能,也并非完全不能试水。
另外,像《东北插班生》这样从第一部就规划好季播、系列化开发的操作,可能也会成为口碑向分账剧蓄积票房、长线发展的参考模式。
大家都来“搏一搏”?
客观来说,除了口碑之作频现,下半年来业内越来越关注分账剧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确实无戏可开——定制、自制剧新项目平台越开越少且越发薄利,版权项目则风险大到超出评估。如此对比下来,分账剧反而成了可以搏一搏的新选择。
那么版权、定制剧的团队去做分账剧,是不是都要走《一闪一闪亮星星》的高成本路子?制片人王风为这部剧倒推成本时的一套公式陈列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闪一闪亮星星》的目标受众,包括12-26岁女性与26-35岁女性两个分众群体,这两个群体在平台的会员用户中大概占30-40%。考虑到剧的垂直性,把能触达受众预估为10%,平台会员数约估为1亿,那也就是1000万。《一闪一闪亮星星》的分账单价为1.2/小时,全剧16小时。一个会员在不倍速、不弃剧的情况下看完全剧,片方能分19块。考虑到3成观众会倍速,给预期票房打7折;再考虑到3成可能弃剧,再打7折,如此算出的预期分账票房便是:
1000万(目标用户数)*19(单人全剧分账票房)*0.7(倍速折损)*0.7(弃剧折损)=9310万元
再加上广告分成,和平台可能给的会员奖励分成,预估总票房上限为1.2亿。目前,《一闪一闪亮星星》的分账票房也刚刚破1亿元。
这已经算是相当理想的分账票房模型。想要实现这个成绩,要求制片团队对分账剧目标受众需求有透彻了解,对平台宣发资源的交涉有充沛经验。
由此可见,就算是分账剧的顶级预算也几乎没有可能与自制、定制剧掰手腕。脱离平台组织机制、内容层次去谈分账奇迹,不科学也不现实。
对想要用分账剧“搏一搏”的公司,打破大剧固有路径,用1000-2000万甚至1000万以下的体量做分账剧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如果坚持高打高举,就要考虑好与平台自制、定制剧的竞争关系。
【文/铁皮小鼓】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