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篇:

中国商飞的钳工组组长胡双钱,创造了打磨零件100%合格的惊人纪录;中国中车的高级技师宁允展,在0.05毫米的研磨空间里实现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

平凡的岗位,也能做出成绩,演绎人生精彩,实现自我价值。

总书记曾说:“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

北京大学的原子核物理博士生选择到街道做城管,山东政法学院的法学毕业生李孟选择回黑龙江老家做农业,清华毕业生做家政,名校研究生送外卖。

这些高学历、高学位的毕业生选择从基层做起,令人钦佩。在他们身上,既体现了实践精神,也展现了自我生存能力。

学历不代表能力,学位也不代表地位;最关键的是要有一技之长,要有真才实学。

高学历、高学位的毕业生尚且如此,那些没有学历学位优势的普通大学毕业生还能选择“躺平”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名企业家为毕业生“建言献策”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22年大学应届毕业生有约1076万人,比去年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数量如此庞大的应届毕业生,再加上疫情的持续影响,今年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毕业生们应该如何应对现实挑战?

李书福近日寄言三亚学院的5000多名毕业生时提醒道:

“许多人把学历当能力,把学位当地位,端着高学历、高学位的架子不愿意接地气,不愿意从基层干起,缺乏实践精神,那自然就脱离了实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学历学位有用,但找机会干事、干成事更重要,一定要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干成事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自我生存。”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学历高、学位高的人不一定有能力,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二是学历低、学位低的人,不一定就没有能力,不一定就找不到好工作。

只有更加勤奋,脚踏实地,趁年轻学得一技之长,才能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形成自我生存能力。

赢在未来!提前布局“人才大战”

大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获得了人才,谁培养了人才,谁就是最大的赢家。

被誉为“火箭心脏焊接人”的高凤林,“蛟龙号”潜水器的组装第一人顾秋亮,吉利汽车路桥公司总装厂的总工程师呂义聪,他们都从普通工人最后成长为大国工匠,都是在普通岗位上培养出来的重量人才。

吉利非常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李书福认为,中国要变成世界汽车产业强国,人才是根基。在中国汽车强国的筑梦之旅中,如何建设一支强大的汽车人才队伍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造车的同时,吉利陆续创办了包括吉利学院、三亚学院等8所学校,覆盖从职高到研究生院不同培养层次,共计为社会培养人才超过15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吉利控股全球化进程加快,李书福提出了著名的“人才森林”理论,一方面通过引进外部高端人才,形成人才大樟树;另一方面通过内部培养,形成一棵棵人才小树苗,让大樟树带动小树苗一起成长。当然,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吉利的“内生型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大雁、飞雁、金雁三个部分,这是吉利“产学研”的有力成果。

李书福的“人才森林”理论和“人才培养体系”,成为业内人才管理的典范,更是各商学院研究和学习的对象。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吉利集团提前布局未来“人才抢夺大战”,积极培养内生型战略储备人才,既是顺应时代潮流,也是响应国家战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大国工匠,毕业生们应该审时度势,抓住机遇,静下心来,扎根基层,学会独立思考,积极主动作为,不抱怨,不悲观。

干成事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自我生存。从基层做起,其实也不吃亏,在基层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是未来职场晋升的成长阶梯,也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