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是在老年人的宴席中,最耳熟能详的一句祝福语。似乎人在年纪大了之后身体健康,平安长寿就是最大的福分。

然而在中国民间也有一句俗语,叫做老人长寿克子孙。这句千古流传下来的话,到底有没有依据呢?老人长寿真的对子女有负面影响吗?此事要从中国自古以来对长寿的执着追求说起。

对长寿的追求,从未停止

如果问中国从古至今有什么永恒的事情,想必一定是人们对长寿的追求。从男到女,从普通老百姓到九五至尊的皇帝,人们对长寿都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幻想。尤其是很多位高权重的人,不惜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去追求那让人长寿的灵丹妙药。众所周知,徐福千里迢迢赶到日本,就是因为秦始皇那长生不老的梦想。

尽管他们失败了,最终败给了现实,没能逃过人生命运的规律,但是还是有一代又一代的人,对长寿进行探索和追求,有的执着于在炼丹炉里探寻灵丹妙药的秘方,有的则穷尽地生经历探索人类生理上的奥秘,对长寿的见解各有不同。

一代一代的人们通过实验和研究,有人认为长生不老是无法实现的,因为万事万物都有它的规律,没有亘古不变的事物,有生就有死,倘若人人都能长生不老,那么这个世界岂不乱作一团?也有的人认为,人们之所以无法实现长生不老,就是因为科技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如今的科技和医学水平发展的如此之快,相信有朝一日长寿的秘密也一定会解开。

不管关于长生不老这件事有多少派别,也不管人们在长生不老这件事上做过多少探索,目前的人们想要长寿健康还得尊重现实,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让人一劳永逸。

长寿,还得靠自己

广西有一个名叫巴马村的地方,那里的老人都很长寿,至少都70岁以上。科研人员针对这个地方的长寿老人做过相关研究,发现这里的人长寿绝不是偶然,而依赖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饮食生起居习惯。

巴马村依山傍水,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烦扰,这里的空气新鲜,水资源充足,气候温和潮湿,没有过度的严寒,也没有让人无法忍受的炎热。

人们发现巴马村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然比不上大城市的生活条件,但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压力。巴马村的人们吃的食物,都是当地自己自足的农作物,没有农药,现摘现做。而且他们吃的都很清淡,没有大鱼大肉。

人们通过对这个长寿村子的研究,再结合医学经验发现,长寿的秘诀就在于生活本身。想要健康长寿,首先要具备优良的基因,没有重大疾病的遗传史。因为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很多癌症患者都有一定的家族史,虽然癌症基因不是导致患癌的绝对条件,但二者有着一定的联系。

其次,要想身体好,没有疾病,就要管住自己的嘴。想必近些日子大家一定被网络流行语“海克斯科技”刷屏,那些写在成分表里的添加剂,终于被人们重视。虽然抛开剂量谈毒性是不正确的,有些添加剂合法合规的,但这件事情至少也给大家提了个醒,食品安全再次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当今很多人由于没有时间和懒惰,不愿意自己做饭,所以下馆子点外卖。虽然这很便利,但是从健康上来说是对身体不利的,因为我们永远也不知道那些商家给我们用的原料到底是不是新鲜的,到底是不是健康的。想要吃的放心,还得自己做。管住嘴,迈开腿才是获得健康身体的不变真理。

长寿老人对子女的影响

了解完有关长寿的传统文化和长寿的现实依据,我们再来探究老人长寿和子孙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

首先我们要刨去这句话的封建迷信色彩,直接剖析本源,来分析一下长寿老人对子女产生的影响。

第一点,如果老人的年纪很大,又有身体疾病,会让儿女受累。其实长寿不可怕,怕的就是年纪大又疾病产生,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的照顾和陪伴。当今社会,最折磨人的老年疾病,一个是糖尿病,一个是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包括老年痴呆。

这两类疾病虽然不像癌症那样致命,但是后续的康复需要人力物力来实现。所以家中有这两类疾病老人的儿女,就要多付出一些心血去照顾老人。

第二点,年纪大的老人通常会和年轻一代的人有代沟,如果生活在一起,难免会有矛盾。当下老年人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都有很大的差异,老年人的想法相对保守,而年轻人接受过更先进的教育,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会有自己的角度。

老年人与年轻人的思想差异几乎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提早的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想办法解决,两代人如何能够相处融洽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结语

如果你把老人长寿克子孙这句话理解为封建迷信,那便是错的。因为老人如果能长寿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更是一个家庭的福分。人生其实很短暂,相信每个人都能希望自己的亲人能够陪伴自己更长时间。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