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QI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联合发起的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工程的英文缩写,目的是贯彻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精神,实现全国心血管疾病诊疗质量均质化,缩小临床实践与指南差距,多维度提升医生临床及科研能力,是一项倾力打造聚焦专病、基于数据、应用工具、着眼能力、面向全国的国家标准化心血管专病(高血压、胸痛、房颤、心力衰竭和心脏康复等)中心建设项目。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 是该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 ,主要规划的内容为房颤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理念、标准化诊疗手术流程、房颤术者技能教育、帮助县级医院完善房颤疾病的诊疗环境等方面来提升疾病的治疗水平,加大对基层建设单位的指导和关注,推进本地区房颤中心建设,提高国民可接受的诊疗资源水平,以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

2022年10月23日,CDQI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沈阳地区能力提升活动——房颤规范化诊疗专题讲座在沈阳市和平区艾美酒店召开。会议采取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模式,由沈医二院•退役军总房颤中心医疗总监兼辽宁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房颤动专业委员会委员邵冰教授担任会议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汤日波教授、沈医二院•退役军总付鑫教授、和平区中心医院徐丹教授、北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潘娜教授、陵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晓波教授、沈医二院•退役军总副主任医师于淼、沈医二院•退役军总副主任医师王慧分别进行了学术分享。

邵冰教授在致辞中介绍,沈医二院•退役军总自2021年12月21日开启国家级房颤中心认证工作,到2022年9月23日获得国内专家的考评认证,期间得到了北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平区中医院、泰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陵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寿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单位的大力支持,构建了基于沈医二院•退役军总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房颤中心建设,科学地推进了分级诊疗,充分发挥出不同类别、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协同作用,充分体现了CDQI工程倡导的针对房颤患者的诊疗质量均质化的努力过程。未来,沈医二院•退役军总将借助CDQI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平台,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水平与临床诊治能力。

心电生理领域国内知名专家、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汤日波教授给我们带来了题为《早诊早治:房颤治疗进入早期节律控制时代》的精彩学术讲座,就“节律控制中的 AADs 治疗的使用、节律控制中的房颤消融治疗的使用、早期节律控制的新证据”进行了解读。汤日波教授指出,目前房颤管理由3个主要部分组成——即2020年ESC房颤指南中提及的「ABC」方案。其中B方案的管理过程中,节律控制通过恢复并长期维持窦性心律可缓解症状、预防心力衰竭、减少卒中等,最大程度地改善了患者预后。汤日波教授认为,房颤要早诊早治,这可能是减少房颤患者及房颤治疗负担的一个最重要步骤。新诊断房颤患者提供早期节律控制的模式已经发生了转变,随着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的稳步提高,节律控制必将使越来越多的房颤患者获益,这无疑是房颤治疗策略的重要转折。

沈医二院•退役军总房颤中心秘书付鑫教授讲解了“从《2020年ESC心房颤动指南》看导管消融适应症升级”。付鑫教授指出,目前房颤管理已进入“CC TO ABC”的诊疗策略时代,对比既往指南,《2020年ESC心房颤动指南》房颤导管消融适应症进一步扩大,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推荐等级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将有症状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后,导管消融推荐等级从IIa类升级为I类推荐。持续性房颤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失败后进行导管消融为IIa类推荐,若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导管消融推荐等级从IIa类升级为I类推荐,且作为一线治疗。

和平区中心医院徐丹教授、北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潘娜教授、陵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晓波教授、沈医二院•退役军总副主任医师于淼、沈医二院•退役军总副主任医师王慧结合各中心病例进行经验分享;众位参会专家共同围绕房颤规范诊疗培训相关话题展开交流探讨,并与线上同道实时交流、答疑解惑。

邵冰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房颤是目前成人患者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全球范围内约有4,400万名患者。房颤与患者高死亡率及发病率有关,给患者及医疗服务带来沉重的负担。沈医二院•退役军总房颤中心将遵循指南,借助CDQI平台更好地促进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不断提高诊治水平,更好地造福辽沈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