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新悦 张琪琪

近日,一则退休阿姨拍《甄嬛传》的视频火了,上海16位阿姨为过戏瘾,坐大巴赶到浙江金华横店影视城,包剧组“翻拍”《甄嬛传》,再现了剧中“滴血验亲”等经典桥段。虽然台词不熟练,演技差强人意,但还是得到了大量网友的点赞。

然而,这则视频很快“翻车”,有法律界人士提醒,翻拍这些知名影视作品很可能涉嫌侵权。《甄嬛传》制片人曹平表示,在看完相关视频及报道后,已咨询公司法务,他们在准备材料给视频平台,要求相关视频下架。

《甄嬛传》火了十年,在这之前,也有不少翻拍视频走红,如宿舍版、男寝版等等,均未惹侵权争议,为何此次老年版陷入舆论漩涡?原来,这次的翻拍,是商业公司组织的,每位阿姨支付了近4000元。从商业公司的角度看,实际上是以组织翻拍的方式营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法律界人士表示,这样的“侵权”有法可依。《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列出了十三类“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的情况,符合“翻拍”免责情况的是其中第一条和第九条——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且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根据目前的新闻报道,旅游公司、拍摄机构向参与表演的阿姨们收取了一定的费用,具有一定的营利目的,这就不属于对作品的合理使用,涉嫌侵犯著作权了。

知识产权当然需要保护和尊重,而透过此次事件,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新型文娱消费业态兴起,以及其所面临的种种挑战。

老年版《甄嬛传》发布以后,有不少网友表示自己也想试一试,或者想要给爸妈报个名。由此可见,体验微电影的拍摄实是不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消费新形式,所以老年版《甄嬛传》背后也有着不小的市场需求,或许是一片尚未充分开发的文娱业蓝海。曹平也提到,虽然涉及侵权,但他们暂时不考虑追究组织者和阿姨们的责任,“观众喜欢,我们也能够理解”。

这些年,密室逃脱、剧本杀、盲盒等新型文娱消费业态不断涌现,几乎每一项,都要经历一段时间的“野蛮生长”。这或许符合新事物发展的部分规律,但是,相关各方如何把工作做在前面,提前谋划,“有心为之”,这值得深思。

尤其是像《甄嬛传》这一类电视剧,播出十余年,依然为广大观众所津津乐道,具有强大的IP生命力。版权方是否可以借助提供体验《甄嬛传》拍摄服务的商业模式,重新为这一IP赋能,继续焕发其活力,也是一种思路。

监管部门、翻拍公司、以及影视公司等各相关方,要积极探索与实践,寻求既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又能保护知识产权的双赢之策,形成健康有序的游戏规则,促进这一新型文娱消费业态的长远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