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铁皮围城

最近武汉最火的可能就是“铁皮”了。趁着半夜安静之时,叮叮当当,天蓝色或绿茵茵的铁皮(武汉方言也叫作“板板”,个斑马、板车的“板”)在哪儿焊接起来,哪儿就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王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小口罩事件的发展,不管是江汉路步行街,还是汉阳的小区,铁皮在城市中开始蔓延起来,像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修建城墙堡垒,抵御外敌入侵。有网友自我调侃,“欢迎来到铁皮江汉路。”要人哭笑不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铁皮的目的,无非是出于更好的“管控”病毒,以防止病毒四处蔓延,同时呢,铁皮出现的美好初衷,大概是代替城管的作用,减少人与人的冲突,降低管控成本,以静默的铁皮来进行静默管理,这样大家都可以静默下来。

于是乎,我们处在铁皮的包围圈中,如玩偶之家的玩偶,如被人规定了路线的七星瓢虫,被一只看不见的“上帝之手”所摆弄。

某武昌餐饮店的打工人,因为员工宿舍在某小区,即被全员封闭其中,以至于整个餐厅的运营一个人也无。老板问员工,“大家吃饭怎么办?”被告知,“只能线上点外卖。”至于员工发出来的准备吃饭的照片,就是一罐罐摞起来的泡面泡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庆幸的是,这个被封闭的铁皮王国并非是死寂的,人们依然正常生活,摆摊卖菜、卖零食、卖小吃,顺便聊聊天,就像我们看得到的“越狱”,里头总会有一种可以呼吸的生活方式。有的被封控人士很是奇怪,就在窗口望望风景,看着月湖桥的车水马龙,难道全市都是热闹的,静默的只有我一人?

虽然大家试图与铁皮和平共处,但这个阻隔始终还是存在的。当铁皮在商店、餐饮店等服务业商铺门口,城中的人们试图冲出去,即在铁屋中呐喊,于是乎在铁皮上挖个口子,宣告“本店正常营业”,这些店包括大米先生等快餐、家常小炒,甚至于小旅馆。这个创意大概来源于火车站或者影院的售票窗口,透过一个个小窗口,实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过程。这一景象,初看到时不免发笑,继而开始笑着流泪,所作所为,无非都是为了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没有铁皮封闭的地方,堂食依然不能进行,但外卖进行地如火如荼,习惯了小口罩反复的武汉人,自提或者外卖,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当然,不少商家以为既然不能“堂食”,那么店门口露天就餐,岂不可以?于是乎,武汉人似乎又有那么一瞬间,回归到了早些年的城市景象,桌椅一摆,在门口吃饭,大排档又重新活了起来。

病毒面前,人有生死,但无钱一身债,要养活一家三口乃至一个家族,可能更加无法生活。孰轻孰重?不需要言说。

2、小曹师傅

曹师傅是我认识的江城某餐饮店的厨师,他于去年入职,是一个新手,平时少不了火爆脾气老板的训斥。“你看你这菜烧的,客人觉得口味太重了,留给你自己吃!”“我从厨几十年,还是头一回遇见有刀切豇豆的!长见识了!”……

厨行,厨行,因为大家的学识较低,多半读到小学就出来打工,所以别看从厨二三十年,如今年龄也就是四五十岁,为啥?出来得太早了,十四五岁就打工做学徒了!

这次小口罩事件,小曹的同事们几乎“全军覆没”,被封在了员工寝室,出不来。突然被封的店员问社区工作人员,被告知,“需要单位开工作证明,而且是医务、消防、警务工作单位和社区两份证明才能出去,普通的工作单位不能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乎,这几天都是小曹师傅一个人在后厨上班,配菜烧菜出菜打包外卖,都是一个人搞定。有时候老板也来下厨,两个人一起配合打拼。然后,小曹再交给唯一的服务员(住在武昌没有被封),这两个“天选打工人”一前厅一后厨,相互配合,应对并没有多少的外卖订单。“外卖平台抽佣太高了!老板不想给平台打工!”小曹师傅解释。

这几天,小曹师傅在店里的作息,一般是打个条凳、桌子一拼,晚上就睡在店里。我问他,夜里冷不冷,会不会着凉?他摸摸头,头发有点儿凌乱,胡子拉碴地,“不会不会,我抱了两床被子,暖和得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曹师傅,其实并不小了,他已经成家,有个十岁的小孩在老家大冶读小学,每月他会回老家看孩子,平时就网络视频交流。今年,因为武汉疫情断断续续,他回去得少,而且每当武汉有病例时,他总是被老家的人问候,从村、镇到县,要求他登记人在哪里,“我还从来没有被老家人这样重视过呢!”他苦涩道。

3、不服周

回顾过往,2019年冬以来,因为小口罩事件频发,每个行业是越来越疲态尽出,生命不可承受之重!首当其冲的是航空,机票便宜,燃油费贵。旅游业基本上消停,人们不再远足,转而郊游。我有旅游朋友之前做跨境旅游带队,用他的原话,“之前生活很好,还要受托国内的富人代购奢侈品,中间商赚差价,对方先付款,再代购,否则一律不接,一单就可得几千块差价。这两年失业在家,每月只能领几百块钱度日,现在给亲戚家打工,时不时做探店赚点外快。”

餐饮业亦是重资产的实体投资。疫情之下,原本还可维持生计的餐厅,因为客流大减、房租不减、工人成本等,不得不宣告停业。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被淘汰出局的时间越来越短,原本初创者可半年见生死,现在估计两三月即可定生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餐饮面临挑战,小餐饮是机遇。消费在不断降级,吃饱第一,豪奢者依然豪奢,但不再充当冤大头,留下不高不低的中间者充当尴尬的“三明治”夹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制菜、半成品横扫市场,人们吃到手工菜肴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少,餐饮人力成本、物料成本等经营成本急遽提高,现金流周转速度大大减缓。人们集中火力于火锅、烧烤、柴火鸡等,厨师被机器快速取代,或有需厨师者,身怀技艺的大厨要么转做高逼格私房菜,要么转做研发、预制菜,投身半成品制造者的怀抱。

我有一个餐饮朋友,她守着一家被禁止堂食的小店,自汉阳临时管控以来,每天在朋友圈分享动态,“要加油啊!中午算是把我和师傅的工资挣到了,晚上还要挣水电费、房租……”我希望这个动态一直跳,这会表明小店一直开着,而生活才会有希望。这就是血淋淋的非常骨感的现实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正是汉正街的发货旺季,在这个小巷子密集若迷宫的区域中,搬运工们仍要开工,他们拉起板车,将货卸载下来,然后肩膀扛起,大家传递丢过隔离之门,实现货物的传递,继而如期发往全国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正街,以改革开放后全国小商品第一街出名,是武汉人的骄傲,亦是划时代意义的一条街,只要汉正街的脉搏一直跳动,那说明武汉这座城市是不死的,武汉人自楚子时代即开始的“不服周”的精神,亦是不死的。

作者:舒怀

图片:雯婕的小幸运、秋秋、武汉阿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