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作为渤海革命老区的中心区,拥有鲜活的红色血脉、深厚的红色基因、众多的英雄事迹。抗日战争时期,渤海区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五大战略区之一,为抗战胜利立下卓越功勋。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山东解放区的三大战略区之一,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先后有20万子弟兵参军、82万民工支前,仅登记在册的革命英烈就有55308人。军民鱼水情,血脉永相连。在滨州这方有着红色底蕴的革命热土上,孕育着众多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动人故事,滨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普及双拥故事,再叙浓浓鱼水情。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热血儿女奋起抗战,纷纷成立抗日队伍英勇杀敌。1939年6月6日,在邹平成立并壮大的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在刘家井、韩家庄一带,与前来围剿的日本侵略军及伪军进行了殊死战斗。战斗至黄昏,我英雄的八路军将士在毙伤日伪军800余人后,撤出阵地。

这场战斗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三支队同日军进行的一次较大的战斗,粉碎了日伪军企图消灭我清河区八路军的阴谋,推动了清河区抗日斗争的进一步发展。八路军将士撤出战斗后,一部分在副司令员杨国夫带领下转移到了邹平市焦桥镇刘家套村一带村庄修整。在修整训练中,部队将士们急需一批鞋袜。焦桥镇(时称长山六区)妇女组织与刘家套一带广大妇女知道后,立即联络了附近几个村庄的具有抗日爱国思想的妇女,接受了部队将士急做军鞋的任务。

这些村庄的妇女接受任务后,立即分工,有剪样子的、有打隔背的、有纺麻线的、有粘底的、有上鞋线的,分工细致明确,不分昼夜赶做军鞋,从接任务到完成军鞋300双,共用了3天时间,按时交给了部队。

在做军鞋的3天时间里,为了保密广大妇女们都乔装打扮,像走亲戚样悄悄聚集,领任务后又悄悄各自回到家中,绝不让伪军发现蛛丝马迹。有的妇女家里孩子小又多,她们就让家中其他人照看,3天中她们不分昼夜,重点在夜里,点着煤油灯,利用微弱的灯光,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支援了抗日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