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主席身边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我们或许能从《在毛主席身边》《跟随毛主席在外地视察》这几部作品中得知一二,因为这几本书的作者正是在伟人晚年陪伴左右多年的谢静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一生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曾经凭借自身能力深得伟人信任,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但也曾因看不清局势而做出错误选择,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出身于战乱,结识毛主席

1935年,谢静宜出生在河南商丘,成长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在年少的她心中,正是解放军的到来结束了战乱与纷争,给百姓带来了和平安定的生活,所以那时她便树立了参军的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完成初中学业后,她终于如愿穿上了军装,来到了长春七九三部队。她训练刻苦、严于自律,获得上下级一致好评,也因此得到了进入军校进修的名额。

1953年,十八岁的她便进入了中央办公厅工作,尽管年龄小、经验少,但她又机灵又干练,看似青涩的她却把收发电报的任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待人接物合适妥当,大家都觉得这个小姑娘是个可造之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在这一年,她在中南海的一次活动中见到了毛主席,虽然内心万分激动,但她却毫不怯场,让毛主席倍感亲切,毛主席对她说:“诗里说中间小谢又清发,我就叫你小谢吧!”那时她也没有想到,六年后,自己会来到伟人身边工作,并且成为伟人晚年最为信任的人之一。

成为机要秘书,办事得力

1959年,谢静宜与丈夫苏延勋喜结连理,也是在这一年,她成为了毛主席的机要秘书。在工作上,她细致认真,有条不紊地处理各项事务;生活中,她活泼俏皮,给工作繁忙的伟人带来难得的欢乐时光。随着相处时间的增长,毛主席也对她越发信任,去全国各地视察工作时,也总是将她带在身边,在伟人的影响下,她也飞速的成长和进步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十年特殊时期的到来,北大和清华两所高校的局势也开始逐渐失控,“武斗”愈演愈烈,不断升级。1968年前后,谢静宜先后进入北大和清华两所高校,既高效而又温情地了平息了斗争。

她诚恳地向学生们了解情况,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抚平他们躁动不安的内心,从而化解矛盾,缓和冲突。就这样,两所高校的局势得到了控制,而谢静宜也凭借此次的出色表现向仕途之路迈开了结实而有力的一步。

丈夫下令大功,在权力中迷失

1970年,三十五的她进入了北京市委,开始在全新的领域工作。不久之后,九一三事件爆发,而她的丈夫苏延勋此时恰在空军系统内任职,他敏锐地察觉到林总一派要进行不利于伟人的行动,便第一时间告知妻子,让其转达给伟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得益于此,伟人才能提前防范,让对方的计划落空。毫无疑问,这件事情正是谢静宜仕途之路的助推剂,1973年,38岁的她成为了北京市委书记,所谓年轻有为,前途一片大好。

可惜,在时代的洪流中,能够看清方向的人并不是多数。她虽然尽心工作,但是在特殊时期,她却和反动势力结成一派,还将本该干净纯洁的清华校园作为自己的活动场所,对很多干部群众进行了迫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发现她的苗头不对后,都曾苦口婆心地规劝她,并且当有人建议让她主管人大时,毛主席也没有同意。当然,她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在国家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后,她也被撤职逮捕,开除了党籍。这一年,她41岁。距离她登上权力顶峰,仅仅过了三年。

结束语

1989年,在组织的安排下,她得以回到北京,晚年生活算是比较安逸。相信她回顾来时路,有过安慰,也有过悔恨,人受自己的经历和阅历所限,有时所作的选择也实在是一时糊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