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广州疾控获悉,在广州市本轮疫情中,流行毒株奥密克戎BA.5.2系列分支表现出了更强的传播能力和更短的潜伏期,实时传播指数Rt值最高达8.2(Rt值代表在采取了一段时间的疫情防控干预措施后,在某一时间节点计算的每个感染者平均可传播的人数),感染者从被感染到传染人的平均时间仅为2天,最短仅需24小时。

据有关研究,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力有所增强,但病死率和以往的变异株及原始株相比在下降。不少市民关心,病毒的危害性是否在降低?我们可以放松警惕吗?为什么要坚持“动态清零”?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有关情况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内容,广州疾控开展了相关科普。

Q: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病死率下降,是否意味着危害性降低?

A: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病死率和以往的变异株及原始株相比确实是在下降,但是由于其传播速度快,并且传播更隐匿,免疫逃逸现象也在逐渐增强,导致其总发病率高,这意味着在人群当中会有大量感染。在该轮广州市疫情中,由于病毒潜伏期缩短,部分感染者被发现核酸检测阳性时,已在家庭、社区等人群中造成隐匿性传播。

总体来看,如果用较多的感染人数乘以个体病死率,死亡人数也会相对增多,群体死亡率就会高于流感,且不低于原始株和其他变异株,对人类的危害性总体上并未见明显下降。这一点恰恰是世界卫生组织、各个国家在判断它危害性的重要指标。

Q:我们能够放松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警惕吗?

A:实际上,当一个新的传染病出现后,影响的不仅仅是感染者的重症和死亡,也可能导致医疗资源挤兑,进而影响其他正常医疗服务的需求,导致不必要的在正常状况下的一些死亡的出现。这种由于疫情的冲击所带来的额外死亡,我们也称为“超额死亡”。

在超额死亡率的计算方面,将今年的死亡总数和去年或者前三年在这一国家、这一地区的死亡总数相比,多出的死亡人数部分,在没有其他可解释因素的情况下,就归致于是疫情引起的超额死亡。目前情况来看,新冠肺炎疫情无论是原始株还是以往的变异株,特别是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的超额死亡率较高,经研究在10万分之100以上。

而我国人口总数大,如果放松警惕,势必会造成大量感染,感染概率能达到百分之几十,即使个体病死率较低,也会造成总体死亡率增高。

Q:为什么要坚持“动态清零”?

A:我国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比高,同时还有大量基础病患者,这些人均是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以后得重症甚至发生死亡的概率比一般人群高,且新变异株的免疫力逃逸在加强,只要一放松,则可能导致老年人群及有基础病的人群大量重症乃至大量死亡。

此外,大量感染者出现症状后去就医,容易导致医疗资源的挤兑,挤兑之后正常的医疗服务需求便很难保证,这正是我们最担忧的。现在我们还没有一个刹车机制,放开它之后一旦出现情况,再想把它控制住,是很难的。

如今,新冠病毒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科学上对其继续变异后的毒力、致病力、危害性仍没有办法完全掌握。有研究表明,有一定比例的感染者会出现诸如疲劳、呼吸困难、神经认知障碍等多种后遗症,但与一般流感和已知疾病相比,科学上目前对其后遗症仍有很大未知。

现在的防控政策,正是在用确定性的策略、确定性的方针来对抗这种不确定性,希望市民朋友们都能够给予多一份的理解和支持。

Q:针对广州市本轮疫情有什么防控建议?

A:在广州市该轮疫情中,目前的新增病例多数来源于划定的中高风险区之内,但在低风险区仍存在散在感染者,说明低风险区内依然存在隐匿的传播链。如果市民个人风险意识不强、防护不到位,不能很好地遵守防控要求,又不及时开展核酸检测的话,极有可能触碰到隐匿“火点”,引发新的传播。

要彻底斩断隐匿传播链条,扑灭低风险区的“星星之火”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倡导市民朋友一起织牢织密群防群控的防线,遵循“有限活动”的原则,尽量居家或“两点一线”简洁生活,做到不聚集、不扎堆、不串门;特殊原因需要跨区活动的,也要配合防疫要求提供24或者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落实扫码、测温措施。

外出工作也要时刻注意个人防护,一定要戴好口罩、勤洗手、保持一米距离。

参考资料:

1.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实录全文)(2022年10月13日)

2.《白岩松对话梁万年:疫情三年了,我们还要打持久战吗?》

【记者】陈伊纯

【通讯员】穗疾控

【作者】 陈伊纯

广东健康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