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土地市场又迎来新的变化,原本自两年前开启的热点城市集中供地的模式又增加了变数,在各地陆续完成年内三次集中供地之后,部分城市又额外增加了第四次集中供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2020年开始,热点城市的就取消了常态化多频次的供地模式,每年只统一进行三次集中供地,减少了土地出让的频次,降低了土地溢价的概率和幅度。但是今年以来各地的土地市场依然不好过,土地出让总体艰难,出让的总量也降低了不少。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第四次集中供地在部分城市开启,坚持了两年的供地模式被打破。

从各地完成第四次供地的情况来看,这第四次集中土拍除个别城市以外规模普遍不大,成交量相比之前三次也相差不少。甚至连土地的出让方式都有所调整。北京的地块现房销售,无锡的地块全部底价成交。唯一相同的依然是各地的城投和国企拿走了大部分都地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分城市选在这个时候进行第四次集中供地的用意还是比较明显的。年关将至,依靠土地出让“回回血”还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是想在拿地的相关措施收紧之前,赶快再让当地房企囤一些地。总体来说还是充满了目的性的。

其实在当前这种楼市环境下,土地出让也是非常难权衡的一件事。一方面民营房企拿地兴趣并不高,城市内部消化土地过多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另一方面这两年的地块在今后转化的过程当中,基本都在国企手上,这对于今后商品房市场的供给模式和价格制定可能也都会有所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而言之,对于各个城市而言今年多出的这一次集中供地切实地反映了房地产市场所面临的窘境,和楼市下行压力之下摆在各个城市面前的发展难题。未来如果不能很好地权衡好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之间的关系,那么其中一方可能真的会出现更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