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哈佛大学神经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 Margaret Livingstone(简称L院士),因为“残忍对待动物”的行为,遭到多名动物学家的联名投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40里,L院士一直在研究灵长类动物的视觉和大脑发育,她的实验对象是恒河猴。

L院士在2016的实验中,缝合2幼猴的眼皮,让小猴子在黑暗中生活1后,重新恢复视力。她缝合幼猴眼皮的实验,用来研究“缺失视觉后,灵长类动物的大脑如何发育”。

缝合猴子眼皮,这种虐待动物的实验操作,早在30多年前就被禁止,现在却又卷土重来。

我们从头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救小猴子

解救小猴子

1985年4月,美国加州大学一名在校学生告诉动物协会,学校里正在进行的生物实验很残忍,涉及虐待动物

根据学生提供的信息,动物协会的一群激进分子,径直冲向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生物实验室。

当动物协会砸开实验室大门,破门而入后,看见一只小猴子哆哆嗦嗦地蜷缩在笼子角落。小猴子脑袋上缠着几道胶布,裹住了眼睛,和头顶上的一个设备装置。这个装置是声纳设备,每隔几分钟,会发出一声尖锐的鸣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猴子单独关在铁笼子里,笼子里还有一个塑料支架,架子上裹着一块毛巾。小猴子把毛巾架当成自己的妈妈,依偎在毛巾架旁边,手里紧紧抓着毛巾。

这只小猴子名叫布里奇斯,刚刚满月不久。它刚出生就被带到实验室,缝合眼皮,在脑袋上安装一个三传感器辅助设备。传感器是盲人旅行辅助设备的实验版本,安在小猴子头上,用来研究盲眼猴子的行为和神经发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动物协会解救了布里奇斯,医生拆开绷带,发现它的上下眼皮被手术线缝合,缝合线很粗,导致眼皮上多处撕裂,眼皮封闭不严,缝合线直接摩擦角膜。

解救小猴子布里奇斯时,动物协会把整个过程拍摄下来,并公布了录像。之后,动物协会还改编成电影,讲述了诊治小猴子之后,把它放归猴子群的后续经历,影片的名字就叫《布里奇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猴子事件中,多名科学家指责加州大学缝合小猴子眼皮的操作。美国盲人委员会主席,Grant Mack博士说这种实验操作是,“我听到过的最令人反感和考虑不周的愚蠢行为。”

在民众和科学家的谴责下,加州大学被迫止实验,并承诺“以后不会再缝合小猴子的眼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意义的实验研究

无意义的实验研究

事隔多年,现在,L院士又缝合小猴子眼皮,这项实验操作再次引发争议。

除了缝合眼皮之外,L院士还设计了另外一项实验操作,把刚出生的小猴子从妈妈身边带走,单独隔离人工喂养。被隔离的小猴子不仅见不到妈妈,也见不到其他猴子同伴,甚至连饲养员的脸都看不见。喂食小猴的实验员,每天要戴着面罩,遮住脸部,不让小猴看见他的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类婴儿最喜欢盯着妈妈的脸孔看,跟人类婴儿的偏好相同,幼猴也喜欢看猴妈妈的面孔。不让幼猴看见猴脸和人脸的实验,用来研究“大脑负责识别面容领域的发育情况”。

猴子跟人类一样,能辨认出同伴的面容。在我们眼里长相都一样的猴子,在同伴的眼里,却各有各的面貌特征。猴子不仅能辨认出不同的猴脸,还能辨认出不同的人脸。但是,如果在幼猴大脑发育的早期阶段,没有接触到脸孔的话,就永远失去了辨认面孔的能力。幼猴成年后,成为“脸盲”,不能像健康猴子一样看脸认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院士给单独隔离的小猴子,分发一个毛绒玩具,用来代替它的妈妈。她还给被剥夺幼崽的母猴,也分发了一个毛绒玩具,用来代替它的宝宝。

之后,2022年9月,L院士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目为《母爱的触发因素》。

论文给出这次实验的结论:幼猴对柔软的代理妈妈,会形成强烈而持久的依恋。产后失崽的猴妈妈,对柔软的代理宝宝,也会形成强烈而持久的依恋。猴妈妈对幼崽的依恋,以触觉为主,而不是视觉和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院士的论文引发生物学界的激烈讨论。

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生物学家Catherine Hobaiter简称H教授)指责,这项对灵长类动物行为的实验研究毫无意义,在科学层面和道德层面上,全都失败了!实验中把小猴子单独隔离,缝合眼皮的操作,全然就是一部恐怖电影。

H教授联名257名科学家,公开谴责L院士虐待动物。他们要求哈佛大学终止L院士虐待动物的实验研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撤回L院士《母爱的触发因素》论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

总结

动物实验在医药研究中不可或缺。

人类的很多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肺结核、器官移植、癌症等治疗方案,都经历了长期的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为科学付出生命,应当得到一份相应的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敬畏生命,不做没有意义和价值的动物实验。谨慎设计操作步骤,用无创伤、无痛苦方式代替侵入式创伤操作。换句话说,在我们能够做到的范围内,善待实验动物。

实验操作的设计,除了科学考虑之外,不能抛弃平常的同理心和伦理性。这也正是L院士的研究,遭到257名科学家联名投诉的关键所在。

当科学家披着“科学研究”的外衣随意虐待动物时,不会说话的动物,又能向谁去投诉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了,动物实验的伦理先聊到这儿。

关注法兰西is培根,为你讲解自然界的秘密,下期见。

参考资料:

1、Triggers for mother love

2、The Story of Britche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