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能源报》10月20日报道,受电池供不应求的影响,许多企业的储能锂电池已暂停接单了。据悉,自9月底开始,电池供应持续短缺,企业暂停接单的情况颇为普遍且形势愈演愈烈。中国锂离子蓄电池在今年前9个月累计出口达349.11亿美元,同比增长83.3%,已经超过2021年全年所有锂电池出口额。受诸多影响,锂电池国内国外两旺,电池行业迎来风口期。

锂电池储能情况

根据能量存储形式的不同,广义储能包括电储能、热储能和氢储能三类。电储能是最主要的储能方式,按照存储原理的不同又分为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两种技术类型。其中机械储能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等。电化学储能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等,其中储能锂电池占主导地位,占比高达9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抽水蓄能是目前装机量最高的储能路线,占全球储能累计装机规模的 90%以上,但电化学储能发展迅猛,锂离子电池占比不断提升。不少人认为它是发展潜力最大的电力储能技术。因为相比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受地理条件影响较小,建设周期短,可灵活运用于电力系统各环节及其他各类场景中。

由于我国锂电池材料国内供给充足、供应链完整,锂电池凭借其优异性能仍是全球电池体系的主导。

助力碳中和,国家政策利好

助力碳中和,国家政策利好

在全球碳中和目标下,清洁能源将逐步替代化石能源,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的提高,储能的需求进一步提高。而在储能领域中,锂电储能毫无疑问是当前国内新型储能领域发展最快的技术路线,这也得益于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储能电池发展,今年以来陆续出台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等,这对新型储能发展具有很大的催生作用。

未来我国动力电池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实现能源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电池行业正迎来风口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储能需求旺盛,市场规模逐年攀升

储能需求旺盛,市场规模逐年攀升

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火爆,完成销量259万辆,同比增长117%,累计渗透率超过22%。这也带来了动力电池需求量同比高增。截至7月,国内动力电池年内累计装车量134.3GWh,同比增长110.6%。

随着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储能需求提升,以及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需求,储能电池市场规模也在逐年攀升。

数据显示,2017-2020年我国储能电池产值规模逐年攀升,2020年超180亿元,同比增长约60%。据预计,2021年我国储能电池产值将达276亿元,2022年将超350亿元。

技术持续创新,安全问题有突破

技术持续创新,安全问题有突破

储能系统安全事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生,引起行业的广泛关注。因此,提高储能电池安全性能是解决系统安全问题最有效的措施。金属锂的活性极强,作为电池负极在安全性方面技术挑战很大,导致全球在锂金属电池技术的研发长期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在这方面,安徽盟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研发生产领域取得了突破。通过采用功能化电解液有效解决关键安全问题,可批量提供500Wh/kg锂金属电池产品。今年6月,公司批量交付的第三代METARY Exx产品在临近空间环境的低气压宽温差工况下的测试数据表现优异,将在未来批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