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王安宏 杨飞飞

农家少闲月,秋冬人倍忙。

行走在铜仁的村村寨寨,山乡并没有因寒冬即将到来而沉寂,人们或挥锹舞锄,或施肥补苗,所到之处尽是一幅幅火热的“秋冬农业生产图”。

秋冬种是次年粮油生产的第一仗,是来年粮食丰收的基础。随着冬季的到来,思南县许家坝镇秋冬种生产已全面展开。据该镇农情调度,已明确2022年全镇秋冬种计划总面积35100亩,其中油菜面积10000亩,产量1456吨。

宜种则种、应种尽种、满栽满种。时下的许家坝镇,田青苗秀,笑迎冬风。

盘活闲置土地,让资源不再“沉睡”

春种夏管秋收冬闲,千百年来一直是农民的生活写照。但今年的铜仁农村格外不一样。

临近立冬节气,许家坝镇的干部群众没有准备“猫冬”,而是纷纷到田间地头整地、栽种、管护,大家干劲十足。

“这个季度种下去,预计今年12月收割,然后接茬种其它品种,能做到每个季度都有蔬菜出售。”蒲家寨村党支部书记肖子勇介绍,今年将全村闲置的土地流转给蔬菜种植合作社种植时令蔬菜,预计一亩地冬季有4000元的毛收入。

近年来,蒲家寨村因地制宜,引导群众利用秋冬季闲置土地选择应季的蔬菜种植,实现同片耕地多季轮作,努力提高全年耕地利用价值。

蒲家寨村推动农村土地效益最大化的做法,是该镇开展秋冬种以来全力盘活农村土地资源的一个鲜活例子。

不漏一块地,不荒一亩田。在集中力量抢抓秋收作物的采收工作的同时,许家坝镇22个村(社区)精准“落子”,因地制宜、“长短结合”,一大批按照“山上”“坝区”模式发展的产业应运而生,有效盘活了闲置资源,让荒土重获新生。

一子落,满盘活。通过闲置土地流转,不但让当地农民直接从租赁土地得到了收益,还促进当地群众在“在家门口就业”,实现租金、工资双丰收,使土地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强化农技指导,良种良法增效益 

今年入秋以来,铜仁遇到长时间的干旱天气,不仅影响稻谷收获晾晒入仓,还导致秋冬季耕作难、播种难。

为确保农业保产、农民保收,许家坝镇农业、水务等部门积极进村入户,进行农业技术指导、提供信息服务。

“窝要挖深,土要碾细,移苗时把根压紧……”10月31日,在该镇堆上村油菜种植示范基地,许家坝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游定军正带领镇里的农技专家指导村民移栽油菜,村民们起沟、栽苗、培土,忙得不亦乐乎。

为更好指导村民开展冬季种植工作,该镇组织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到各村田间地头现场指导村民有序开展农业生产。秋冬农业生产开展以来,该镇已为22个村(社区)提供农技服务400余次。

工作中,该镇还通过“点菜”的方式,将农民急需的技术信息进行收集,经过汇总、分类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集中培训、技术交流、实地指导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加快了农民向经营型、技能型、知识型农民转变。

据统计,许家坝镇已在黄牛养殖、果蔬、粮油等方面培育了一支700多人规模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过去靠力气,现在凭技术,这已成为许家坝镇各村农民的共识。为满足他们学技术的愿望,服务好秋冬季农业生产,该镇农业部门除积极做好优良品种推广外,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冬种生产第一线,指导农民搞好高产高效栽培,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干群齐心抗旱,确保增产增收

持续的晴热天气,让水资源更显宝贵。许家坝镇安排专人调度所有用水,严格管水、合理用水,在优先保障人畜饮水的情况下,根据作物的长势采取大沟引小沟,小沟引管道灌溉,确保每一滴水发挥最大的作用。

得利于近些年兴修的水里灌溉设施,许多村民依靠河水、水库为自家田地续上了生命源泉,但总有沟渠通不到的地方。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政府帮我们,我们自己也要想办法把苗种下去。”几十年在跟土地打交道蒲家寨村村民谭井平深知抢抓农时的重要性。他从离地400米外的地方打水挑往地里,一瓢一瓢的水慢慢润湿刚刚移栽的油菜苗。

该镇注重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在旱情面前咬紧牙关、拾起信心、主动作为,在群众们的积极参与下,全镇掀起一股实施生产自救促增收的抗旱热潮。

潘家宅村村民自发安装简易抽水泵,采取蓄、引、抽、提等措施,努力蓄积抗旱水源;

龙塘坝村村民自发组织清理农田灌溉沟渠,老少爷们儿上阵,在全村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沟渠清理行动;

三汇村村民互帮互助,互相协作,分行、施肥、放苗、覆土……一气呵成,种下了收获的希望。

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全镇各村家家忙生产、户户无闲人,从“要我种”变为“我要种”,农民群众对发展致富产业更有方向、更有信心、更有干劲。

村村无闲土,户户有增收。截至11月2日,全镇已完成秋冬种植面积8000余亩。蓬勃发展的秋冬季农业生产,让许家坝的田野一年四季都焕发着无穷的生命力,让丰收的农村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