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由武汉市地方志办公室和武汉交通广播联合推出的、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系列节目《武汉城市名片》。
以史鉴今,提振发展信心。以文化人,凝聚前进力量。武汉城市名片,彰显城市底蕴,展现城市魅力。
本期推出—— 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
1861年汉口辟为通商口岸后,为了抵御西方列强的经济掠夺,一大批官办、民办工厂相继在武汉开办,武汉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工业中心,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晚清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张之洞,力主“御侮自强”“振兴农工商实业”。1889年出任湖广总督后,大力推行湖北新政,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开办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创建布、纱、丝、麻四局,兴建了武昌白沙洲造纸厂等一大批企业。与此同时,张之洞还主张“劝百工”“造土货”,鼓励开办民办实业,以新昶机器厂和燮昌火柴厂为代表的民营制造潮迅速澎湃江城。甲午战争前后,在收回利权运动和兴办实业热潮的推动下,民族资本奋发图强,积极参与武汉早期工业化运动,形成蔚为壮观的工业化投资浪潮。到清末,武汉已拥有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工业企业21家,民营工厂发展到120多家,冶炼、造纸等工业居全国之首,纺织工业位居全国第二,工业实力居全国前列,成为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近代工业中心。辛亥革命以后,武汉工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远超清末,民族资本成为工业投资主体,与洋货争夺市场,力图实业救国。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武汉近代民族工业历经70年曲折发展,形成了较为先进的近代化工业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一五计划”确定的武钢、武重等一批“武”字头重点项目在汉全面兴建,武汉市改组、改造和扩建近200个骨干工业企业,新建武汉一棉等一批市属企业,形成了冶金、机械制造、纺织三大支柱产业和食品、化工、电子、轻工、医药、建材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制造工业中心。改革开放后,武汉市大力实施“抓大放小”战略,加大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兴建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发展壮大“钢、车、机、新”四大支柱产业,规划建设光电子信息等五大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十大优势行业,培育了红金龙、健民、马应龙等一批知名品牌,武汉制造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武汉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工业倍增计划,规划建设大光谷、大车都、大临空、大临港四大工业板块,以千亿产业和百亿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全国发展软环境最优城市。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存储器、商业航天、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三大产业集群加速走向世界,武汉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奋进新征程,武汉市聚焦“965”产业集群,深入实施产业地图,做大做强“光芯屏端网”等新兴产业,健全重点产业链,着力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朝着建设制造强国高地的目标奋勇前进。
用声音记录武汉,您刚才收听到的是,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系列节目——《武汉城市名片》。
-The End-
FM89.6武汉交通广播
监制:王筱武
审核:王波
责编:张锋 王纲
撰稿:张昀 杨美 邹璇
朗诵:曾建斌 付伟英
音频制作:孙思元
编辑:汪昕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