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7日立冬,老人说“立冬月头,过年不出手;立冬月半,秋衣过年;立冬月尾,二月很寒”,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今年过年很冷吗?

“朔风起,万物藏”,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要迎来“立冬”节气了,立冬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解》记载:“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代表冬季的开始,意味着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的状态。

立冬后太阳直接点继续南移(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北方冷空气的势力越来越强,立冬后气候由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老祖宗把立冬分为三候,每5天为一候,一候“水始冰”,说的就是立冬前5日,水面已经有开始结冰的现象(冬天分为孟冬、仲冬、季冬,孟冬始冰,仲冬冰壮,季冬冰盛);二候“地始冻”,说的就是立冬后5日土壤开始凝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说的就是立冬最后5日,野鸡一类的大鸟也不多见了,而在海边可以看到外壳和野鸡颜色类似的大蛤,人们认为立冬后雉变成了大蛤。但是我国地域广阔天地,因此七十二候对应的气象特征对于我国一些地区来说,会显得偏迟。

立冬不仅是我国民间的重要节日,也是我国民间的重要节气,农村老人说“立冬月头,过年不出手;立冬月半,秋衣过冬;立冬月尾,二月很寒”,那么今年立冬在什么时候?过年期间很冷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冬月头,过年不出手;立冬月半,秋衣过冬;立冬月尾,二月很寒”,是什么意思?

冬季分为孟冬、仲冬、季冬,孟冬对应农历十月,仲冬对应农历十一月,季冬对应农历十二月,因此立冬交节往往都会在农历的十月份。这句老话的月头、月半、月尾就是相对于农历十月份而言的。

老话说“立冬月头,过年不出手”。这句话的意思不难理解,说的就是如果立冬交节在农历十月初,那么就预示着到了过年的时候会很冷,“不出手”就是形容把手伸进裤兜里,形容天气很冷。

老话说“立冬月半,秋衣过冬”。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立冬交节在农历十月份的中旬,那么就预示着过年的时候会相对暖和,说明天气以晴天为主,只需穿着秋衣就能过年了,不需要穿太厚的衣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话说“立冬月尾,二月很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立冬交节在农历十月份的下旬,那么预示着来年的农历二月份会很寒冷。农历二月份正处于数九寒天的八九和九九时间段,此时天气寒冷也说明发生了“倒春寒”天气。倒春寒是春天的一种低温冻害天气,会使处于返青期的小麦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会使尚未出土的幼苗被冻死。

立冬如果在农历十月的下旬,就意味着冬天来得晚,冬天来得晚也就意味着冷天也去得晚,这样来年春天发生“倒春寒”的几率会增大。

今年11月7日立冬,对应的农历时间为十月十四,很明显今年立冬交节在十月的月半,按照我们老祖宗的说法,今年过年期间会相对暖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冬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我们老祖宗总结出很多关于立冬的农谚,其中有的农谚就与天气有关,那么立冬天晴好还是下雨好?

老话说“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这句话说的意思就是,如果立冬交节是晴天,那么就预示着接下来的整个冬天都会以晴天为主,冬天会比较暖和,属于“暖冬”;反之,如果立冬这天下雨,那么按照我们老祖宗的说法,接下来的整个冬天阴雨天气都会比较多,这也意味着冬天会很冷,属于“冷冬”。

冷冬好还是暖冬好?对于人来说肯定是暖冬好,但是对于农作物来说是冷冬更好。暖冬容易导致冬小麦徒长,小麦的长势会比较弱,小麦的抗冻性会降低,一旦来年遇到“倒春寒”,小麦就会严重减产;其次,暖冬有利于病菌和病虫越冬,来年病虫害容易滋生;再次,冬天天气暖和,会使干旱加剧,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以及来年春播。

老话说“该冷不冷不成年景,该热不热五谷不结”,冬天宜冷不宜暖,因此在农村有“宁要重阳十三雨,不要立冬一日晴”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古代没有天气预报,因此我们老祖宗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总结出很多经验,但是如今气候和以前大不相同,你认为老话还有道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