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味司马相如

毛全华

司马相如多牛?后人评他为“汉赋四大家”之一,又誉为“赋圣”“辞宗”,都到宗圣级别了。鲁迅说“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所谓“文章西汉两司马”。有的人天生就厉害,那是天才。有的人越受挫折越厉害,那是强人。有的强人为国为民,成了英雄,而有的强人只是名人,他们只为自己而活。

一些家长称自己的小孩为“犬子”,说是谦称,其实哪是谦称,他们想让自己孩子和司马相如一样有出息,谦虚过头了,司马相如小时候就叫“犬子”。“犬子”长大后十分佩服“将相和”中的蔺相如,于是就自己改名为司马相如。名字虽然改了,但人生还没有成为第二个相如,他只谋了个随时听候差遣的郎官,而且还是花钱买的,起步有些不太光彩。具体工作是武骑常侍,就是陪天子出游打猎,射鸟捕兽之类的,这工作不对口啊,何况汉景帝不喜欢辞赋。

初次工作受挫,只好骑驴找马。一次梁孝王来京朝见,后面跟了一大群文人,司马相如一看到机会,就以生病为由辞官,跟梁孝王去了。这梁孝王专门造了一座园子招揽天下人才,名叫梁园,也就是睢园。司马相如、枚乘、邹阳等一大帮文章大家都在园中闪着生命的绿光,所以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可好景不长,梁孝王又死了,司马相如只好回到老家。家徒四壁,又没有其他营生,司马相如再一次体会到文人的穷困。穷困中的司马相如借助任临邛令的朋友王吉,在宴会上和卓文君看对了眼。司马相如风度翩翩,据说一座人都为他倾倒,何况是新寡在家的卓文君,加之司马相如抚琴一曲《凤求凰》,于是有了私奔的故事。据说他们的爱情后来也遇到了危机,幸亏卓文君写出《白头吟》得以挽回,至今很多人用其中的“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表达自己爱情坚贞,那是后话。

爱情有了,生活还得真金白银,要不为什么门当户对的观念在传统社会那么根深蒂固呢。女儿的私奔给自己丢脸,作为临邛首富的老丈人卓王孙放出话来,“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迫于生活,于是文君当炉沽酒,相如当街打杂,气得卓王孙闭门不出。经过一场持久战,加之旁人好说歹说,新婚夫妇终于获胜,战利品是童仆百人,钱百万,成都又多了一家买宅置地的有钱人。

景帝不喜欢辞赋,但儿子武帝喜欢。司马相如在睢园当绿竹的时候写过一篇《子虚赋》,后来被武帝看到了,武帝不读则已,读罢竟然感慨“不得与此人同时哉!”不,恰逢其时!召见时司马相如却说,那篇文章写诸侯打猎不值得看,皇上您老人家要是喜欢看,我另外写一篇天子巡游狩猎的。于是子虚乌有无是公侃得天花乱坠,极尽夸张铺陈富丽堂皇之能事,是为《上林赋》,十分符合武帝大气魄的胃口。后人评价这两篇赋是汉大赋完全成熟的标志,奠定了汉赋“劝百讽一”的赋颂传统和“铺张扬厉”的大赋体制。

有人说好就有人说歹,后世一些文人说司马相如辞藻华丽言过其实,扬雄、葛洪、刘勰、颜之推、刘知几、苏东坡等一帮文学大咖说他“窃赀”“窃妻”,就是以欺骗手段获得财产和老婆。可是也有人能从其中读出别的意味来。司马迁说,相如虽多虚词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这与《诗经》的讽谏没有什么不同。是了,敢于讽谏天子,劝导节俭,于国于民其格调何其高也。

司马相如不只是在皇帝身边写写文章。当时唐蒙在西南地区开发夜郎僰道措施不当,耗费无功而激起反叛,司马相如临危受命前去责备唐蒙扰民,并写了《喻巴蜀檄》,明之以事理,晓之以利害,临之以威势,宣之以尚德。后来蜀中长老和朝廷一些大臣都对开发西南政策提出非难,司马相如又写了《难蜀父老》,驳斥开发西南无用论。这实际上是以赤诚之心借着雄文支持开发边疆,极力维护国家统一,所以司马相如是英雄。

天不予人完美。司马相如口吃,或许正因为口吃他才尽力把想说的话写得那么引人注目。司马相如常有消渴症也就是糖尿病,所以他做官期间常称病闲居,不慕官爵。穷困时家徒四壁,闻达后世人争相门下献牛酒以交欢,以至王孙嫁女恨晚。穷困过,发达过,赤诚之心不变。又读《大人》《长门》《美人》《哀秦二世》诸赋,噫,司马相如深得人生百味。

(单位:渝中区人大监察和法制委)

编辑:罗雨欣

责编:陈泰湧

审核:王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