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马生明 徐驭尧

“马上要入冬了,线路设备会随着降温发生变化,我们要盯紧了!”10月27日23时30分,拉林铁路林芝站东咽喉灯火通明,中国铁路青藏集团公司拉萨基础设施段林芝综合工区线路工敬海乐单膝跪在水泥枕上,半身伏在钢轨上,眉头紧锁,眼睛沿着灯光照射的钢轨望去,正在按计划检查整治当晚线路病害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36岁的敬海乐,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铁道工程专业。于2005年参加工作,已经从事线路养护维修工作17个年头。现担任林芝综合工区副工长一职,工区管辖着拉林铁路岗嘎站、林芝站等两个站32.5公里的线路养护维修任务。

晚上20时许,敬海乐组织工区在岗的15名青工召开班前会,根据当日的天窗计划和作业内容,分工、分解作业程序和作业路径,然后按作业岗位分配机具、材料到个人,并检查机具状态良好,确保在现场能够正常使用,最后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一一叮嘱。

22时05分,“‘天窗’命令已下达,大家准备上道作业。”,敬海乐的对讲机里传来室内防护人员的呼叫。在设置好防护后,他们迅速按计划各司其职开始工作,松卸扣件、撤出垫板。紧张而忙碌的作业现场,电动扳手的“哒哒”声、轨道的“嘀嘀”声、作业的喊话声夹杂着工具与钢轨的撞击声不绝于耳,一派繁忙景象。

拉林铁路刚开通之际,面对工区平均年龄在25岁青工的现状和十分繁重的线路养护任务,敬海乐充分利用日常的线路养护作业“天窗”时间,从最简单的作业开始,提升工区青工的安全意识和标准化作业程序的执行,作业现场上的他经常是一边检查一边教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3时许,敬海乐指挥作业人员进行起道,两名作业人员将起道器缓缓顶到指定位置,熟练的进行着起道作业,随后四名作业人员手持捣固机对刚才起道后的地方进行捣固,他则穿梭在队伍中,一会测量起道后的线路几何尺寸,一会趴到钢轨上目测钢轨的高低。

“线路的养护作业是个精细化的活,每1毫米的起道作业,都要做好质量回检工作。” 敬海乐说道。

1时40分,“天窗”作业结束,线路正点开通。回到工区后,敬海乐同刚才作业的十几名职工围坐在工区会议室,结合当晚作业的存在的问题,从多个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