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果果体育训练第一天复课。因为疫情,体育馆已经被关闭很久了。

我早就计算好了时间,我接她放学回来,她写完作业,吃个简单的饭,再去体育馆,在上课前到达完全没问题。

这门课是果果自己选的,她非常喜欢。第一天复课,我们都很期待。

接她回来之后,我们也的确按部就班一项项都完成了,和我的计划分毫不差。

临预定出门的时间还有十分钟,我让她去换好训练服,换鞋出门。

然而,十分钟过去了,果果还是没有从房门出来。

我开始担心迟到。

当时已经五点半了,正是晚高峰时间,原本十几分钟的路程,我预留了半小时车程,但还是担心堵在路上

我喊她:“还没有穿好吗?”

果果回我:“我找不到裤子!”

我推门一看,她正急得团团转,把大衣柜的门来回推,一脸苦恼地看着我。

我有些不满,我前天晚上就说了,要把训练裤找出来。合着过去两天她都没有动。

我开始动手帮她找,结果竟然也毫无踪影,想想可能是好久不用,孩子爸爸给收起来了,我只好给他打电话。

果不其然,他把孩子的训练服收纳到一个袋子里,放在2米4高的衣柜最顶部……孩子怎么可能找得到!

我按捺住火气放下电话,把衣服扒拉出来,让果果赶紧换上,提醒她:“我们出门晚了,要迟到了,动作快点儿。”

我走出房门,等她的时候再检查一下自己要背着的水壶、毛巾等用品,准备等她出来就换鞋。

结果一等又是好久不见人。我说:“你干嘛呢?迟到啦!”

“我穿袜子呢!”果果在屋里喊。

我再次推门进去,过膝的训练袜她穿上了一只,另一只还卡在中途,刚找出来的裤子竟然还没套……

客厅的时钟,钟摆左右左右来回不停。我很是着急:“刚才找不到裤子就应该先穿袜子啊!时间很紧迫你知道吗?要迟到了!”

但不管怎么说,还是只能等她穿完,我们才能出门。

终于坐上车,我跟司机说“尽量快点,我们迟到了”,但车子没多久就堵在路上,根本开不起来。

我打开手机看线路,显示一路红色,按照导航预估的时间,我们肯定赶不上热身了。

我焦虑地开口抱怨:“又迟到了,每次都这样,不管几点开始准备,去上课总要迟到。我真的很讨厌很讨厌迟到!”

果果坐在我旁边,皱着小眉头,没接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路上实在太堵了,开开停停,这种晃晃悠悠的环境,果果最容易迷糊睡觉。果然,过了一会儿,我旁边的小孩传来均匀的呼吸声。

我侧脸看着孩子,着急的情绪渐渐淡去,忍不住有点儿心疼

其实她今天没有多少作业,回来写得很快,吃饭也比平时加快了速度,肯定也是很盼着去体育馆上课的。

找不到的衣服是爸爸放的,也没告诉她,并不是她的错。

我刚才着急起来,张口“迟到”,闭口“迟到”,肯定也给到她不少压力。

迟到了又不是天塌下来,我干嘛叨叨叨个不停呢?

我忽然想起,自己这个样子,好像童年记忆中的父母啊

“迟到”在我家,是不被容许的事情。

因为迟到可能会让我们错过很多重要的事情,例如飞机、火车;

迟到也会让亲朋好友感受不好,例如约定好的见面、聚会;

迟到还是一种懒怠的生活习惯,在学校里让我们遭到老师的批评、惩罚,走进社会代表着这个人不靠谱,失去工作同伴的信赖……

总之,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迟到”这个行为本身,是非常负面的。

直到现在,即使父母已经退休,如果我和他们约定一个时间碰面,他们也会提前至少15-20分钟抵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的,“准时”和“提早”非常重要。为了避免错过重要的事以及让他人等待,我总会提前做好计划、准备。

就像带果果出门上一次课,我都是提前算好了每个时间段的安排,按规定好的节奏做事,这会给我对局面的掌控感、安全感

但有了孩子之后,我也意识到,这一切正渐渐发生变化。

孩子们喜欢生活有所“安排”,但是他们更擅长把计划“打乱”。他们总是能对我们完美的计划表出其不意地给上“致命一击”,让它变成一盘散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顽劣”,而是因为他们相信这世界还有“其他可能”

我们迟到了,就意味着一定会错过许多课程内容吗?

我们迟到了,没赶上这班车,可以换其他班次吗?

我们迟到了,让朋友等了我们一小会儿,对方就一定会讨厌我们吗?

——这并不是给“迟到”找理由,只是说,事情或许并没有那么糟,结果并不是只有“天塌下来”这一种可能。

对一万步说,我们人生难道就不会出现“万一”的情况吗?

想到这里,我心里一片柔软——孩子只是还具备着,我身上已经渐渐被那些条条框框磨灭的一项“超能力”罢了。

在这些年做咨询的过程中,我经常发现焦虑情绪也会“代际传承”

因为父母总是把事情说得很严重很严重,所以孩子也被灌输了“不这样就完蛋了”的心理。

他们更容易盯着已经发生于过去的错处,沉浸在懊恼、抱怨、自责中,而不是去思考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行动起来去应对当下和明天。

对一个孩子来说,如果能有一个家长,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抚着她的头说:“没关系,不要怕,总会有解决的方法的。”这是一件多好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想我因为迟到而产生的焦虑,其中也一定饱含着很多对果果的爱

例如,我真正担心的是,错过的这段时间正是训练前的热身,如果热身不充分,她后面受伤怎么办?

当然,也会有和许多父母一样,对孩子生活习惯的担忧。她出门磨磨蹭蹭、上课迟到不是一次两次了,如果养成坏习惯,长大也这样怎么办?

但冷静下来再想,我们可能太担心“坏习惯”的形成了,却忘了问自己“好的品质、好的习惯就是天生的吗?”

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们的要求,就仿佛这一切理所应当是天生的。

小孩子天生就应该诚实,不会说谎话,说谎就是学坏了;

小孩子天生就应该聚精会神听课,不会手上玩橡皮,玩就是注意力不集中;

小孩子天生就应该守时,上学不会迟到,迟到了就是一辈子的坏习惯……

当然不啊!

我们都知道,越是那些“好品质好习惯”,越是需要日积月累培养起来的。孩子时常做得不足,恰恰是因为他们积累的时间短,孩子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嘛。

我们自己都时常有疏漏(例如我明明可以提前一天提醒果果检查一遍该带的东西,但我没有),更何况年幼的孩子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车时,我的焦虑已经消散了。

“妈妈刚才有些着急,让你也紧张了。迟到了我们就加把劲儿爬上楼,赶紧换鞋,加入大家。没什么大不了的。”我知道,这才是我该说的话。

我童年里,缺少一个人跟我说“没关系,一切都会有解决方法的。”而现在,我要成为孩子生命里这个人。

因为没关系,只要我们愿意,一切就真的都会好起来。❤️

作者:花时间。微信公众号「慢成长」创始人,国际新闻硕士,四语妈妈,童书译作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PET父母效能训练讲师,美国加州PAU心理学研究生。创立公众号慢成长,分享具有国际视野的早教发育、儿童心理、亲子教育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