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想要跨界造车,早已不是什么新闻。相信很多人都记得雷军在宣布造车时的豪言壮语:汽车工业非常复杂,投入巨大,动辄几十亿、上百亿,而且投资周期特别长,但我们已经不是十年前的小米,只有七、八条枪;今天的小米已经有一点点积累,是值得我们大干一场的时候,我们有钱,我们亏得起。显然,小米手机和其衍生出来的周边产业,帮助雷军赚得盆满钵满,他甚至一度成为中国首富。事实上,在雷军宣布造车时,他们的账上正躺着1000亿元,但企业要进入一个新领域,底层逻辑肯定不是“我们亏得起”。原因有三,一来小米看好汽车行业的前景,二来“手机行业有点儿萎缩”,更精明的打算则可能是:小米造车,追求的未必是整车,而是广义的中间产品。

其实,马斯克造火箭,未必就是想要住在火星,而是追求在探索过程中的中间产品,比如动力系统、新型燃料、特种钢材,在太空里发生基因突变的种子等等。有很多技术都超越现实10~15年,甚至特斯拉汽车也不是马斯克追求的终端产品,他更钟情于“生产特斯拉的制造工厂”,这才是马总想要的“大号”中间产品。雷布斯估计也有类似的打算。

小米汽车,会有哪些中间产品?

显然,雷军的视野和意识形态,和马斯克不在一个level。在中国的政策、文化环境中,雷布斯没有办法专注于技术,他势必要借助“造车”这个载体,来获得更加广义的中间产品,包括资质、技术和汽车生产体系。

首先,小米需要获得造车资质。在雷军发布激昂言论之后,他们就不断地和北汽、沃尔沃传出合作意向,变相说明:小米尚没有造车资质。但在中国政策环境中,资质这个东东通常挺认钱的。主流观点是:现金储备1080亿,10年投资100亿美元,小米拿到造车资质,并不是难事儿。其次,汽车行业是一个百年悠久行业,奔驰、宝马、丰田等企业有着强大的底蕴,才能长期立足汽车领域。况且,汽车关系到生命和财产,不像手机,发烫、信号不好还能凑合着用。总之,汽车上的每一个细节,都藏着一个吞噬人肉的家伙。

基于这些条件,小米汽车大概率会选择“新能源”试水。况且,小米的标签一直是科技、智能、前端种种,所以,车载系统势必会将小米汽车变成一个“大号”的互联网终端,再展开一系列的新技术、新数据算法的试验。

据相关媒体报道,小米汽车会采用比亚迪刀片电池,续航里程的目标是1000公里,但“刀片”电池现在比较昂贵,或许业内正在寄希望于小米介入,提供更多的资金,以供制程工艺升级。事实上,所谓刀片电池,是指长96厘米、宽9厘米、高1.35厘米的单体电池,通过阵列的方式排布在一起,就像“刀片”一样插入到电池包里,跳过模组环节直接由电芯组成电池,从而大大增加电池电量。生产工艺比较复杂,包括配料、涂布、叠片、装配、注液等等,这也意味着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如果能搭载上小米汽车这样的“名车”,刀片电池有望再度精进,一旦成功,产业链将获得一块好的中间电池。

此外,小米汽车的工厂,选址在“北京亦庄”,那里已经成为国内一个重要的自动驾驶测试区域。雷军选择这里,再加上先驱者的标签,现存的自动驾驶技术肯定会应用于小米汽车。除了旗下电子产品构建起来的数据体系,小米也需要借助外力,给自己安装上一款靠谱的雷达。目前,综合表现尚好的雷达应该是激光雷达,能够准确识别动态和静态物体,但每颗数万元的成本,常常让车企望而却步。同样地,小米携100亿美金强势介入,有望利用规模化拉低成本,再次扮演价格屠夫的角色。

小米制造:一个庞大的中间产品

根据此前的消息,小米汽车将于2024年交付,同时,汽车的生产也会通过自建工厂来完成,而非代工。或许,一座庞大肃穆且品质优渥的汽车代工厂,才是小米造车项目的“大号”中间产品。事实上,在小米汽车总部地址确定之前,曾经成为很多城市追逐的香饽饽,毕竟,新能源汽车给一座城市带来的不仅仅是产业链,更是有潜力成为一个经济腾飞的引爆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憧憬:小米汽车制造,有望成为家门口的制造工厂。

现在,小米汽车制造工厂已经选址北京亦庄。如前文所述,这里是国内无人驾驶测试的重要区域,而且在汽车制造方面,也颇有经验。

从地图上看,北京亦庄已然是一个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集散地:小米工厂的西侧,是北京奔驰零部件加工厂,附近的居民很多都去奔驰打工,综合收入达到15万以上。显然,即便是对于北京人,奔驰的工作亦算是一件好差事;此外,北汽集团的新能源产业园也落户于亦庄,如果再加上小米工厂,北京亦庄将会出现一个大规模的汽车产业聚合效应。到了那个时候,小米汽车项目有望在各方的共同加持下,成为一个“势必要成功”的项目。当然,要从一片风沙漫天、披着绿色网格的荒地,变成产能喜人的制造工厂,还要经历漫长的基建时间,包括车间、宿舍、周边配套,都需要专门人士来督战,甚至要有一股子创业精神。

互联网寒冬已至,裁员潮弥漫着整个行业,小米造车项目也饱含着“不得已为之”的因素。宏观层面,雷军要给集团找到新的增长引擎,而微观层面,则是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员工跨界造车,相当于在小米内部二次创业。事实上,一个新的汽车组织,跨界人才以及一连串新颖的技术,也是值得追求的中间产品。(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