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封市城市景观。开封市委宣传部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封市鼓楼夜市。王旭摄

中原大地,黄河之滨,八朝古都河南省开封市从历史中走来,一城宋韵与新时代元素交融,城市创新不断涌现,城市活力持续迸发。

值得一提的是,“勇做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是河南省委赋予开封的定位,明确了开封在新时代河南高质量发展中的角色。

近年来,开封市坚持联动发展、错位发展、一体发展,有效推进郑州和开封两市空间结构同塑同优、资源要素同筹同用、城市功能同谋同构、产业发展同链同兴、生态环境同保同治。

加快郑开同城化步伐引领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郑州和开封两市在全国区域一体化发展中起步早、基础好、发展快。目前郑开同城化已经进入全方位深度融合发展、协同提升整体竞争力的新阶段。

在开封市委书记高建军看来,全方位推进郑开同城化发展,是顺应新时代新阶段新格局的客观要求,也是引领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何干?高建军表示,开封市确定了“16136”总体工作思路,明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方法。第一个“1”就是勇做全省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的定位;第一个“6”就是推进制造立市暨“万人助万企”、文旅强市暨文明城市创建、平安治市暨“三零”创建、开放兴市暨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稳市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改革创新活市暨郑开同城化发展“六个方面重大举措”;第二个“1”就是以向全省第一方阵迈进为引领;“3”就是持续深化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创建,全面开展乡镇工作“三结合”示范创建;第二个“6”就是高标准建设以开放创新为主导的西部片区、以绿色生态为基础的北部片区、以产业振兴为动能的东部片区、以高端化工为支撑的东南片区、以融合发展为路径的西南片区、以文旅文创为内核的中部片区“六大片区”。

聚焦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快郑开同城化步伐有哪些重要举措?中国城市报记者了解到,开封市坚持前瞻30年看问题、谋对策,主动与郑州市对接,在达成规划、交通、科创、产业、生态、公共服务等同城化共识基础上,《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将开封市辖区、尉氏县和兰考县纳入核心区范围,《新阶段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高质量发展规划》将尉氏县和朱仙镇区域纳入协同区范围,使郑开同城化发展蓝图清晰、目标明确。

目前,开封市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坚持与郑州错位发展,谋深做实了一批与郑州实施交通同城、科创同城、产业同城、生态同城、公共服务同城的大项目、好项目。“例如,依托开封奇瑞、郑州宇通等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正加快建设超千亿元级郑开汽车产业带,开封正在成为郑州制造业外溢的主要承接地。”高建军表示。

不仅如此,开封市通过强化统筹协调,凝聚区域发展新动能。围绕交通同城,郑开兰间高速公路郑开两市车辆实现免费通行,郑开城际延长线全面建设;围绕产业同城,开封市积极培育以高端制造、电子信息、智慧物流、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开港经济带。

此外,围绕生态同城,谋划构建郑开多层次、密网络、功能复合的生态空间格局,开封88公里沿黄生态廊道全线贯通、慢行系统全部建成等。

“六大片区”各放异彩释放城市发展活力

近年来,开封市立足“西强、北美、东兴、南融、中保”城市空间布局,“六大片区”的建设进一步优化了构建现有功能布局,使城市中各类资源充分发挥效能,实现空间要素高效配置。

以开放创新为主导的西部片区发展态势如何?

中国城市报记者了解到,在国家级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核心区域,以郑开大道为轴心两侧布局的20平方公里内,汇聚了最蓬勃的发展力量。2017年4月1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封片区(简称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的挂牌成立。

5年间,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持续探索文化产业制度创新,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对外开放与创新发展;通过全力打造文化金融产业新业态,推动文化产业项目与金融机构的深度合作,引导金融行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下一步,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将依托开封丰厚的文化资源,发挥艺术品保税仓、开封综保区保税优势,以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为契机,推出更加开放的措施,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大力引进文化旅游、艺术品交易、文化金融和医疗健康等领域新业态、新产业。”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工作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开封市历史悠久的老工业基地和教育大区,“以建设东部产业新城为引擎”的开封市顺河回族区,一路见证并参与着开封这座城市的发展。

近些年,顺河回族区坚持换道领跑,优化产业布局,通过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建设国家千亿元级储能炭材料产业园,全钒液流电池项目和石墨烯导热膜项目等。“接下来,顺河回族区将立足以科技创新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基调,进一步打通研发—中试—产业化链式核心路径,着力将科技‘软实力’转化为‘产业硬实力’。”顺河回族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采访过程中,记者关注到“夜开封”的发展。近年来,夜生活、夜美景、夜文化为开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和新活力。

一名开封市民向记者介绍:“鼓楼区属于开封市的中心城区,每到傍晚时分,鼓楼热闹非凡,在夜市经常可以听见吆喝叫卖声:灌汤小笼包,皮薄肉多汤鲜,快来尝尝吧;扒广肚、爆腰片儿、糖醋熘鱼带焙面儿啊……”据悉,这种吆喝声叫做祥符调,一些慕名而来的游客会驻足在街头,体验到开封独特的城市味道。

据了解,鼓楼区坚持把“以文化城、以业兴城、老城区改造、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等作为加快老城区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和保护生态文化、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在古城保护与修缮方面不断做出有益探索。

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迈出新步伐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封城乡面貌正发生着巨大变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实现历史性飞跃。

根据一组数据显示,开封市GDP从2012年的1218.0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557.03亿元,总量实现翻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61.92亿元增长到179.27亿元,全市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二方阵。今年上半年,开封全市GDP完成1286.47亿元,同比增长3.6%;1月至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4%,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目前,开封市坚持高标准推动重大改革,全力打造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改革开放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全面深化改革呈现新气象。

宏伟蓝图,催人奋进。深刻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尤为重要。日前,开封市杞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谢震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专访时谈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杞县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更是1980年国务院首批批准的河南省14个一类革命老区之一,铸就了‘杞人忧天’文化、‘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等一大批金字招牌。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历史文化,努力讲好“四个故事”,增强文化认同感;深挖历史文化资源,统一规划设计,打造贯穿106国道的红色文化示范带,提升发展豫东革命文化教育创作研学基地等项目,增强文化影响力;通过编撰厚重杞县系列丛书,打造历史文化品牌,加大文化传承力度,让杞县丰富的文物和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为开封市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力量。”

■中国城市报记者:胡安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