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初秋,外面秋风清爽,阳光明媚。

但一向爱玩爱闹的武汉人,此时却不得不集中全部心力,再次进入了“全员警戒”的状态。

这已经是打响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第三个年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的一面是,在疫情面前,武汉整座城市依然坚定而有默契,一声“静默”,居家办公的,囤菜囤货的,日常核酸的,一切都运转有序,基本生活依然有条不紊。

但坦白说,真的是累了!

从2020年初,持续到今天,疫情最可怕的地方,不止是对人们生计的冲击,也不止是对正常生活秩序的影响,而是一种钝刀子割肉般的拉锯。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波疫情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以多大的规模爆发。

永远只能被动防守。

这么持续拉锯三年,谁不心累?

你看去年人们还在声声高喊着“加油”,到了现在,热血都已经变得平淡了。

但是不严格行不行呢?

不行!

就说武汉最近这波疫情,传播的变异毒株,比之前的任何一次都要来得“狡猾”——

在传染期内,一个感染者,平均可以感染18个人;

而且,这波病毒的潜伏期非常短,一个人从被感染,到“人传人”,最短只需要24个小时;

更可怕的是,这波大部分的感染者都是无症状,不咳嗽、不发热,连核酸结果都是“阴性”,但就是有了传染能力,防不胜防,等到被发现的时候,周围的人可能已经全部中招了。

面对这样的病毒,抗疫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能用最直接的办法,彻底切断传播链,咬着牙严防死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这一波防疫,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比2020年初难度更大。

不止病毒更难对付了,更在于,参与防疫的每一个个体,都已经打成了疲兵。

那这个仗还能怎么打下去?

所幸,至少就我所见的,武汉这个全国“抗疫排头兵”,气并没有泄掉!

哪怕在各区几轮“静默”之后,热热闹闹的大武汉,很多地方冷清得跟过年似的;

哪怕涉疫场所密集如雨,打工人每天都要背着电脑上下班。

但素以脾气火爆著称的江城人,却仍然不躁不乱,把防疫大局守得很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很多人都低估了武汉抗疫的决心和意志。

2020年,千余万武汉人壮士断腕,以一市被封的代价,缓解了全国乃至全球大范围感染的风险。

这是二战后,全世界第一次有一座特大城市被封,也是和平时期,第一次有上千万居民被“禁足”。

尤其是在当时疫情前景未知的情况下,上千万人口被隔绝在一个被妖魔化的“疫区”,背后的代价可想而知。

但是武汉人硬是扛住了所有的压力。

那一年的4月,有学者曾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台等地做过问卷调查,近半的调查对象对武汉的城市印象变得更好了。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发布的《旅游趋势调研报告》里,武汉也成了疫情后期公众最想旅游的城市。

世卫组织更是在新闻发布会上,对武汉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世界欠你们的!

还有外国网友留言:你们赢得了我的敬意!

这是武汉人自己挣来的面子。

这还不止。

当防疫阻击战打响后,最先大手笔进行千万人口核酸检测的,是武汉;

当全员核酸成了常态,提出“咽拭子采集至少擦6次”标准的,也是武汉;

当防疫打成了持久战,率先打造“15分钟核酸检测圈”的,还是武汉!

一直到今天,武汉的防疫成绩能数出很多,但从政府到老百姓,防疫配合越来越熟练,却从来没出过什么幺蛾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千千万万武汉人的性格:拎得清是非,扛得起大局。

什么叫是非大局?

2020年疫情爆发之初,武汉曾经出现过医疗资源挤兑的现象,几天之内,大量人群涌入医疗机构,直接让医疗系统过载。

所以要躺平固然容易,难的是,当我们放开一个小口子之后,该如何面对汹涌决堤的滔天巨浪?

我国有限的人均医疗资源,会不会瞬间被这种“1传18”的病毒淹没?

退一步说,哪怕说绝大多数身强体壮的年轻人能够自愈,在我们这个老龄化社会,又拿什么来救治大量被感染的老年人?

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继续力战不退,这就是武汉人的是非大局!

2020年当初,武汉人第一次见识了新冠病毒,被这个陌生的疫病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失惨重。

到三年后的今天,新冠病毒仍然是一个新事物,我们仍然没有足够的了解。

谁也不知道,什么人会出现后遗症,持续症状会有多严重,会持续多久,未来会有什么新的症状。

每个人感染者,都是在用自己的身体赌博。

而且,并不是说当前感染的重症率降低了,这些后遗症就不存在了。

只要存在,乘以14亿的基数,会是个什么后果?

特别是当大量老人、儿童出现了后遗症,我们又该怎么办?

在找到这些答案之前,继续咬牙坚守,这就是武汉人的是非大局!

三年抗疫后的疲累,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但只要国家没有最终给出“无害”的评估,只要一天没收到“卸甲”的信号,就仍然要死守“人命大于天”的底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对于武汉“英雄城市”的诠释,我很认同易中天的那句话——

“这是一座可以绝地反击并且坚持到底的英雄城市。”

所谓“英雄”,并不是在热血激荡的时候、在千万人的注视下,走了普通人不敢走的路。

更重要的是,在热血平复后,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是否仍然敢以一方疲兵,对抗无尽的黑暗。

不止在于“绝地反击”,更在于能“坚持到底”。

这就是武汉人的英雄主义,知道什么是对的,然后咬着牙一直坚持到胜利。

在这一点上,你可以永远相信武汉人!

说到这里,想起一桩旧事。

1998年,20万抗洪军民聚集长江边,高喊着“人在堤在”,用血肉之躯,守住了长江江防。

这句号子的背后,是无路可退的悲壮——只要有一个口子溃堤,身后的数百万人,都将直面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