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子芯片的发展逼近摩尔定律极限,曾在与电子芯片竞争中落后的光子芯片,逐步进入潜在颠覆性技术布局行列。近日,半导体巨头英特尔和英伟达宣布投资Ayar Labs,华为入股微源光子及长光华芯,格芯推出新硅光子技术,新思科推出全球首个开放式硅光子平台……一批国内外大厂加快对“光芯片”赛道的探索布局。

光子芯片的探索

芯片的种类非常多,根据不同材料,不同工艺制造出来的芯片可以发挥效果各异的性能。市面上最常见的芯片就是通过硅材料制造而成的电子芯片,在硅片晶圆上用光刻机曝光出芯片线路,然后在芯片制造过程中集成几十,上百亿根晶体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晶体管数量越多,发挥的电子传输速率就越高。可在有限的芯片尺寸中,晶体管的数量会因摩尔定律极限的到来而难以提升。一颗指甲盖大小的芯片能集成上百亿根晶体管已经是十分困难了,如果想继续突破,要么提升光刻机设备制程,要么提高制造工艺,不管是哪一个,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不同材料,不同工艺的芯片制造方法被不断探索。比如用石墨烯材料制造出碳基芯片,还有在量子技术中探索量子芯片。除此之外,用砷化鎵等第二代半导体材料制造而成的光子芯片,也正在成为行业瞩目的焦点。

光子芯片的概念很好理解,其采用光波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在集成光学中模拟光信号,最终作用在芯片上。光子芯片从材料到制造工艺,都和传统的电子芯片有很大的不同。

另外,光子芯片不需要依赖高端EUV光刻机,它的结构简单,几百纳米的制程工艺就能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内首条多材料光子芯片生产线即将建成

据相关消息,目前正筹备建设国内首条“多材料、跨尺寸”光子芯片生产线,将于2023年在北京建设完成,能满足通信、数据中心、激光雷达、微波光子、医疗检测等领域的市场需求。

在诸如病毒快速检测、激光雷达、量子计算机、大容量数据通信等领域,光子芯片都有电子芯片不可比拟的优势。相较于电子芯片,光子芯片计算速度及传输速率是电子芯片的1000倍,而功耗仅为电子芯片的九万分之一。

从“电”到“光”的转变被视为国产芯片实现突破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中国在微波射频系统、光通信、数据中心、卫星通信、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以及量子信息等领域的建设发展都有了十足的底气。

此生产线的建设,有望填补我国在光子芯片晶圆代工领域的空白,从而加速国产光子芯片替代传统电子芯片的规模化进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弯道超车,让光子芯片被寄予厚望

光子芯片主要有两种:光量子芯片和硅光芯片。不过,由于理论、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前者目前还停留在纸面上,国内正在筹备的这条光子芯片生产线,从介绍来看也属于硅光芯片的生产线。

与纯光子芯片不同,硅光芯片采用的是光电混合结构设计,在计算时,所有的指令、编译、软件都会先加载到电子芯片上进行处理,之后通过光信号进行计算,最后输出的依然还是电信号。

而在另一个方面,早在2016年,英特尔就已经成功推出了硅光子光学收发器。在之后的几年里,英特尔的相关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并已在研发更加先进的光电共封技术。

除此之外,Ayar Labs、思科等厂商,也已在硅光芯片领域有所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