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作者 | 拙棘

本号原创

说理这个词比较含糊,我在这儿专门指论证活动,也就是我们一般理解的议论文要干的事情。

什么叫论证呢?论证首先以分歧为前提。对于同一个问题,我们观点不同,比如在教育问题上,你支持快乐教育,我支持应试教育,我们就有了分歧。

观点不同,我们就想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别人的观点错误,于是就要从事论证。论证就是给出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论点合理,或者说,给出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站得住脚。严格意义上的论证仅指证明,但宽泛点说,反驳也可以包含在内。

论证的本质是推理。事实上,推理和论证基本就是一个意思,虽然有些国内教材会尝试生硬区分两者。推理就是从前提走向结论的思维过程,想要证明的观点就是推理的结论,为这个观点提供的依据就是推理的前提。推理论证要做的就是,利用有效的推理形式,从可靠的前提,推出自己推荐的那个结论。

不过论证不是诡辩。我们想要证明自己的观点合理,这不是因为这是“自己的”观点,而是因为我们认为这个观点合理。因此归根到底,论证不(应该)是为了“争胜”,为了自己的面子,而是为了求真。如果对方的论证更靠谱,那我们就要大大方方承认,并接受自己一开始不同意的观点。

那么,我们怎么评估论证靠不靠谱呢?看两个方面,一个是前提的可靠性,一个是推理形式的有效性。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谁说鲸鱼不是鱼?生活在水里的就是鱼。鲸鱼就生活在水里,它怎么不是鱼?”

这个话改写成比较清楚的推理形态后就是一个三段论

生活在水里的(动物)是鱼

鲸鱼是生活在水里的(动物)

鲸鱼是鱼

这个推理形式是有效的,但前提“生活在水里的(动物)是鱼”显然是错的。

有些北大的学生是北京人

你是北大的学生

所以你是北京人

这个推理前提都是对的(假设你在和一个北大学生对话),但推理形式有问题。

推理论证要靠谱,就得前提可靠,推理形式有效。反过来说,推理论证出的问题也可以分为两类:前提站不住脚;从前提“推不出”结论(因为推理形式有问题)。

那么我们要学会论证,也离不开两方面的知识:一是掌握各种推理形式,能区分有效的和无效的推理,这个一般是逻辑学教的;二是掌握和纯形式知识相对的各种具体的、包含实质内容的知识,常识性的、专业性的知识,比如“鱼是什么”就是生物学知识。

语文课能教给我们什么呢?文字、语法,这些当然是说理论证的基础工具,很重要。除此之外呢?语文既不教逻辑,也不教具体知识。特别是教议论文写作时,教的是小例子、排比句、反问句。简言之,是教修辞,而非推理论证。

修辞有助于我们说理吗?当然。但往往是在负面的意义上有助于说理,即,修辞能带来一种“主观层面的”说服力,使本来站不住脚的观点显得很有道理,使本来只有三分道理的观点显得有八分道理。

总之,修辞主要起到的作用是挑逗读者的情绪,而情绪往往会影响而非帮助我们认识事物。

我们需要告别文人式的说理传统,让逻辑学家、社会科学家来主导这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