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月13起投融资事件中,印度就占了三个。

作者|谢康玉

10月,据《中国化妆品》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美妆个护行业共发生16起投融资/并购事件。其中13起为融资、3起为并购,整体数量相较上月略有提升。

从涉及领域来看,护肤3起、彩妆4起、渠道4起、个护日化3起、原材料2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月大部分投资还是集中在早期项目,最大一笔融资额的获得者为印尼美妆电商Social Bella。本月印度美妆资本市场颇为活跃,Vanity Wagon、Mother Sparsh、Heart Of Shades均为印度品牌、平台。其中,Heart Of Shade为印度首个web3化妆品牌。

10月合成生物领域十分热闹,不仅有巨子生物通过上市聆讯,还有两家企业获得融资——未名拾光、溯华,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家公司均是去年刚成立的新兴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成生物不断迎来新玩家

合成生物无疑是今年最为大火的赛道之一,不仅是国内外美妆集团集体发力的方向,也是颇受一级市场青睐的标的。

8月初,资生堂在华设立的资悦基金,投资了主打重组胶原蛋白原料的江苏创健医疗,这笔投资成为其投出的第一笔。

欧莱雅此前也在中国成立了基金,重点布局产业上游,在基金成立前,还通过美妆科技创业挑战赛与国内合成生物公司合作,共同开展相关研究。

华熙生物也将合成生物定位为2022年集团发展的重中之重,其在3月完成合成生物学相关的平台搭建和实验室筹备后,除了依克多因、Y-氨基丁酸等已投产的原料,还在尝试合成生物方式下的重组人源胶原蛋白。

此外,珀莱雅、贝泰妮等企业也纷纷布局这一领域,巨子生物、锦波生物两家主打重组胶原蛋白的公司也走到了上市关口。

不仅是巨头,这一领域还不断吸引着新玩家的加入,而资本也嗅着味道而来。

根据SynbioBeta的数据,2021 年,全球合成生物初创企业融资就高达180亿美元,一年的融资额接近此前12年间(2009年至2020年)获得的所有投资总额。而今年至今,就已有二十余家合成生物公司获得融资,其中有一半为美妆、医美相关公司。

本月获得融资的未名拾光和溯华就是两家非常年轻的公司,均成立于2021年。

尤其是未名拾光这家公司,成立以来就颇受资本市场追捧,成立仅17个月的公司,已累计获得了超过1.5亿元的投资,资方包括中信资本、真格基金等知名机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家公司的创始团队均是来自北大、清华的生物技术博士和化工博士。定位于美妆个护领域的生物活性材料研发商,主要服务于医美和护肤领域。

目前这家公司已与华熙生物、逐本、赫丽尔斯等多个知名品牌建立了合作。之前逐本推出的两款新品,“初见呼吸精华”和“不染茉莉小愈瓶”,就是与未名拾光合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美妆市场活跃

不久前,联合利华印度公司CEO Sanjiv Mehta表示,印度子公司所贡献的销售额已占联合利华集团整体的10.7%左右,将超过美国成为联合利华销售额最大的市场。按销售量计算,印度已经是联合利华最大的市场。

这个消息让外界关注到了印度美妆市场的崛起。

根据数据平台Statista在2019年疫情前的估计,预计到2023年印度美妆市场将超过23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1%。这个数字几乎是作为美妆第一大市场美国的两倍,美国在2020-2023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4.4%。

科赛咨询的报告中指出,印度美妆市场的增长驱动因素包括:有利的人口结构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受薪女性劳动力的增加、互联网普及率的增加、男性美容的增加、未开发的农村市场、日益增长的新娘美容细分市场和强包容性和美容保健的兴起。

巨大的市场前景,让资本纷纷将眼光瞄向这个市场。本月13起融资事件中,印度美妆品牌就占了3起。

其中,Vanity Wagon是一家美妆平台,目前已有350多个品牌入驻,其中有15%为国际品牌。其最新一笔融资将被用于品牌建设、扩大其自有品牌组合、发展线下零售,并将资金投入到技术、营销和销售驱动的战略中。

Mother Sparsh是一家主打天然有机和植物成分的母婴个护品牌,其主要产品为母婴护肤、护发等。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品牌为DTC模式,虽然布局了全渠道,但大部分产品是通过官网销售的。截至2022财年,Mother Sparsh的营收为3.35亿卢比(约合人民币2923万元),同比增长11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eart Of Shade为印度首个web3概念的化妆品牌,本次以4000万卢比(约 49 万美元)估值完成Pre-Seed轮融资,目前还是一个非常新且体量很小的公司。据外媒报道,这家公司由女性企业家Niharika Dolui于2022年创立,根据Linkedin资料,Niharika Dolui也是社交元宇宙Hello Fans的联合创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细分领域突围

在巨头遗漏的角落寻找市场空缺,再以爆品带品牌,逐渐做品类扩张,这是很多新品牌惯用的突围方式。

在本月获融资的名单中,也不乏这样的品牌。保可贝BACOLAB是一家以“免洗洗手液”为代表产品的新兴日化家清品牌。

这家品牌创立于疫情刚起的2019年,当时看中了疫情后人们对清洁消毒理念的提升,和中国日清市场规模的巨大增长空间,尤其是个人健康护理。据Frost & Sullivan的数据显示,中国家庭的家居清洁护理平均支出约是美、日的1/9,而个人健康护理支出则不到美、日的1/1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保可贝把关注领域重点放在衣物、卫生间清洁之外的个人清洁,从个人清洁延展到家庭空间清洁、宠物环境消毒等场景,同时通过在产品材料和设计两方面创新,来寻求突破口的同时,避开与大牌的正面竞争。

拿其爆款产品“免洗洗手液”来说,这款产品在国内同类产品中首次做到了无酒精、无苯酚,且通过德国专利技术可做到“24小时抗菌”,同时在设计美学上也更加注重。

另一家美国的清洁个护品牌Nécessaire,由前雅诗兰黛集团营销和战略执行官Randi Christiansen和资深编辑Nick Axelrod联合创办,主打的概念是像护理面部一样护理身体,即将一些功效型成分加入身体护理产品,同时将身体护理产品做的更加精细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其在沐浴露、润肤露和润滑剂等产品之外,后来又逐步拓展了除臭凝胶、颈部精华素、头皮精华素等产品。在短短几年间,Nécessaire便成长成为了丝芙兰身体护理领域的头部品牌,据Nécessaire官方称,Nécessaire的颈部精华液常常在丝芙兰及其网站上售罄。

去年底,这家品牌也通过入驻天猫国际的方式进入中国,Nécessaire预计今年其整体的零售额将达到3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5亿元)。